10月19日至20日,第三屆智慧灌溉大會在山西運城召開。本次大會以“智慧灌溉助力農業強國建設”為主題,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簡稱“灌溉所”)主辦,國家灌溉農業綠色發展聯盟和黑龍江東部節水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旨在通過前沿理論研討、技術模式示范、項目成果展演等方式匯聚各方智慧,共同推動農業節水灌溉科技與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我國農業節水增效成效顯著
攝像頭“看”、傳感器“感”、智能算法做決策……曾經需要經驗判斷和多勞力投入的灌溉管理已在中國多地實現數字化轉變,無需人工干預便能管理農田、灌區,并通過先進節水灌溉裝備將所需水肥精準輸送至作物根部,用更少的水產更多的糧。
這是智慧灌溉展示的生動圖景,其背后是多方努力、協同創新,共同推動農業節水增效,以數智賦能農田灌溉管理的探索實踐。
“近些年,我國農業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管理取得顯著成效。”大會開幕式上,灌溉所副所長王景雷介紹,我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2014年的0.530提升至2023年的0.576,耕地灌溉畝均用水量從2014年的402立方米下降至2023年的347立方米,“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功不可沒。”
節水灌溉保障糧食安全也取得新進展。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原主任、中國灌區協會會長李仰斌在致辭中說,截至2023年,我國農田灌溉面積達到10.55億畝,在占全國55%的耕地灌溉面積上生產了占全國總產量77%的糧食和占90%以上的經濟作物與蔬菜,“農田智慧灌溉為端牢中國飯碗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質生產力賦能灌溉科技“數智”轉型
開幕式后舉行的智慧灌溉論壇,為探索、交流節水灌溉科技轉型與推廣應用方案提供了機會和平臺。
“新質生產力正在影響和改變著農業發展進程,強化數字技術賦能、創新智慧服務方式已成為推進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發展、提升灌溉農業生產效率的重要趨勢。”王景雷主持時表示。
來自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的多名專家學者,圍繞大會主題暢聊農業信息高級感知與多源信息融合技術、農業環境監測設備、智慧灌溉決策模型、智能灌排控制產品等熱點成果,共同探討作物水分管理、灌溉裝備研發、數字孿生灌區、大田智能管控等灌溉領域前沿理論、應用問題。
江蘇大學副校長李紅等4位嘉賓,分別就“噴灌技術與裝備發展”“數字孿生灌區關鍵技術”等主題發表見解、探索技術邊界,為加快構建智慧灌溉技術體系、激發節水科技創新活力、科技支撐糧食安全提供真知灼見。
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推動灌溉產業綠色升級
科技進步催生產業變革,生產需求驅動產業升級。近些年,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對先進產能和高端產品供給需求日益增強,需要“研、供、需”聯合發力,加強全鏈條創新合作,圍繞生產一線需求共同提升灌溉產業“含綠量”“含智量”。
大會期間,國家灌溉農業綠色發展聯盟理事會召開,百余家成員單位線上線下參會。聯盟秘書長、灌溉所成果轉化處處長鄧忠介紹,聯盟建立“揭榜掛帥”機制、建設中原智慧灌溉裝備制造產業園、共建智慧灌溉研究中心/實驗室、打造現代節水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在持續提升我國灌排技術與產品自主創新能力,服務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灌區現代化改造,增強灌溉產業發展韌性,推動灌溉產業綠色轉型方面取得明顯進展。
以大會為契機,“共建高標準農田規劃設計公司”“智慧灌溉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科企合作協議”等項目成功簽約,一批優質成果也加速落地——智能灌溉控制系統成本低、收益高,智慧灌溉首部機器人極大提高生產效率,大田全域灌溉設備可實現無人管理……來自全國20余家行業企業的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在參展區集中亮相,吸引參觀者駐足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