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脫貧攻堅主戰場在哪,我們團隊就在哪”
牧醫所黨委副書記、所長秦玉昌(右一)調研中盛華美湖羊育種及生產情況。 資料圖
“過去我養的幾只羊都是當地的寒羊,平時隨便喂喂,羔子長幾個月就賣給羊販子了,每只羊賺個二三百元,一年下來也就收入3000元左右。”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殷家城鄉桑樹洼村貧困戶白正生說,自從養了中盛華美的10只扶貧羊后,羔子的質量越來越好,現在的羊長得快、得病少,到出欄時間中盛就直接回收了,不但銷路有保障,價格也好,一只羊最少能賺四五百元。
優質種羊的效益日益凸顯
白正生口中的中盛是指甘肅中盛華美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盛華美),現為國內最大的湖羊養殖企業,作為甘肅省慶陽市引進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肩負著全市肉羊產業扶貧特別是助推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的重任。
該市鎮原縣蘭宸養殖專業合作聯社文洼基地目前存欄羊1611只,其中基礎母羊1230只,羔羊381只,帶動貧困戶171戶。以前貧困戶分散養殖時,不懂技術,不懂管理,養羊效益一直不高。中盛華美接管后,在種公羊使用、分階段飼喂、羊的繁殖管理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改進措施,現在養殖戶除每年20萬元的固定資產分紅外,還能參加多次養殖收益分紅,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同時,入股合作社的貧困戶每年至少種植3畝飼草或流轉3畝以上土地用于合作社種草,然后合作社以保底價收草。對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合作社還可以提供有償勞動崗位并支付報酬。
“貧困戶張志科、楊麗芳夫婦倆都在該合作社務工,年工資收入6.72萬元,種草收入3600元,入股合作社分紅1200元,年收入超過7萬元,比自己養羊時的收入翻了一番還多。”甘肅慶陽鎮原縣肉羊產業推進辦公室副主任李民信說,中盛華美提供的優質種羊和技術完全解決了之前貧困戶自主經營下種羊性能不高、肉羊營養搭配不科學、生產管理混亂和養殖效益低的問題。現在,合作社的肉羊“住得好、吃得飽、吃得好”,肉羊生產潛力逐漸顯現,養羊效益得到提高,貧困戶的收入也有了保障。
如今,白正生養的羊已經有27只了,按照現在的行情,今年的收入也能超過5萬元。
地處隴東的慶陽是革命老區,也是甘肅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越來越多像白正生一樣的貧困戶在中盛華美的帶動下,正在逐漸實現脫貧致富。“優質種羊”“肉羊繁殖”“合作社管理”等羊產業鏈上關鍵詞,已經成為中盛華美的扶貧利器,也是貧困戶實現養羊脫貧的法寶。而在這背后,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牧醫所)多年來對肉羊產業的強大科技支撐,造就了中盛華美一流的種羊和技術,成就了中盛華美的羊業扶貧,讓更多的貧困戶通過養羊實現了脫貧致富。
肉羊生產潛力不斷釋放
中國農科院牧醫所于2019年正式啟動甘肅隴東地區科技扶貧幫扶任務,但早在2016年牧醫所就超前謀劃,布局科技扶貧。2016年至2017年,牧醫所派出黨員科研人員在慶陽市農科院開展科技幫扶;2018年至2019年,牧醫所兩個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先后在慶陽和平涼貧困村開展支部共建,以科技助力產業扶貧。2018年10月,牧醫所與中盛華美簽署肉羊育種與生產技術合作協議,通過研發和轉化肉羊高效育種與養殖技術,建立“高大上”扶貧模式(高新技術+大企業帶動貧困戶收入上臺階),依托中盛華美助力慶陽羊業脫貧攻堅。
中盛華美雖然湖羊飼養體量大,但建場時間較短,許多工作都在摸索和探索中,尤其是一些核心技術更是面臨規模化的壓力和挑戰。如何優化核心群結構、提高核心群質量?如何規范種羊系譜與數據采集?如何平衡生長速度與養殖成本之間的關系?如何正確評估母羊的高繁性狀?如何評價生物安全在養殖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如何開展繁殖、營養、疫病、福利與育種之間的協同研究?這一系列問題都蘊含著多項科學技術與成果,綜合影響肉羊育種效果,只有發揮黨建引領,深入一線,不斷實踐,才能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湖羊高效養殖模式。
自技術合作協議簽訂以來,該項目負責人張莉研究員帶領她的團隊,扎根中盛華美,致力肉羊育種,通過制定湖羊選育方案、研發育種技術、規范生產管理、開展技術培訓等手段,不斷提高核心群種羊質量,為場內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和扶貧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三年來,張莉研究員多次往返中盛華美指導場內育種工作,同時堅持研究生長期駐場實驗的培養方式,產研學結合,做實做細羊場的各項基礎工作。通過技術團隊的努力,依托牧醫所科研平臺,中盛華美的種羊登記、生產性能測定、種羊繁殖管理、生物安全防控、羊場信息化管理、協同育種等基礎工作有了明顯的提升。
曾先后三次帶隊赴中盛華美檢查指導肉羊扶貧工作的牧醫所所長秦玉昌說:“牧醫所黨委高度重視羊業科技扶貧工作,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畜牧行業的排頭兵,我們的科研人員一直走在科技扶貧的路上。”
實用技術保障可持續增收
在牧醫所和張莉研究員團隊的指導下,中盛華美于2019年獲批國家肉羊核心育種場,并于同年組建了中盛華美技術信息中心,同時,作為牧醫所的科研合作與示范基地,中盛華美還承擔了農業農村部政府購買項目“農牧交錯帶牛羊牧繁農育關鍵技術集成示范”。通過雙方技術合作,牧醫所的科研成果在中盛華美得到轉移轉化,而中盛華美的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尤其是肉羊自主制種能力和標準化生產能力的提高,直接決定了中盛華美的扶貧能力與扶貧成效。目前,中盛華美正在實施農業農村部種業提升工程“國家肉羊性能測定站”建設項目,下一步,牧醫所專家團隊還將以該測定站為依托,在種羊生產性能測定方面下功夫,以性能測定技術規范、種羊遺傳評估為抓手,開展技術集成、示范和培訓,進一步提升中盛華美的種羊性能和市場競爭力,為貧困養殖戶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種羊和實用技術,實現可持續增收致富。
“脫貧攻堅主戰場在哪里,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團隊就在哪里”,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對全院科技扶貧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關鍵時期,牧醫所專家團隊將一如既往地為扶貧地區送技術、出主意、做示范,為產業扶貧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