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以“品華夏牛肉 興民族品牌 豐百姓餐桌”為主題的首屆中國牛·優質牛肉品鑒大會(以下簡稱 品鑒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由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成立的國家畜牧科技創新聯盟主辦,品鑒了9個地方肉牛品種和類群的優質牛肉產品,講述了我國本土肉牛的品牌故事。
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馬有祥
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馬有祥強調,本次品鑒大會是展示我國肉牛種業發展成效、促進肉牛種業交流、打造國內優質牛肉品牌的一次創新性嘗試,為我國肉牛種業發展增添了新活力。
“牛肉好不好吃,消費者最有發言權,消費者喜好的牛肉種類,就是我們肉牛種業努力奮斗的目標。”馬有祥表示,要加快制定符合國人烹飪習慣和口味的本土優質牛肉分級標準,為育種和生產提供方向性指導;加速推動我國地方牛遺傳資源利用,加快現有優良品種的持續選育提高,引領支撐肉牛產業發展越來越強勁,使消費者對國產優質牛肉越來越滿意。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
畜牧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肉蛋奶是百姓“菜籃子”的重要品種。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認為,近年來,我國畜禽種業自主創新水平持續提升,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不斷研發和集成應用,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為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唐華俊指出,面臨新形勢新任務,畜牧業迫切需要依靠科技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迫切需要依靠科技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營養健康需求,構建優質畜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研發生產優質化、功能化、多元化的畜禽產品,適應消費需求從“吃得飽、吃得安全”到“營養、優質、健康”的轉變。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國家畜牧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秦玉昌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國家畜牧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秦玉昌說,本次品鑒大會在對中國黃牛生產的高品質牛肉品鑒的基礎上,厘清國人對牛肉消費特性的需求,篩選推介一批符合國人飲食習慣的可用于高品質牛肉生產的優秀品種。同時,加速推動適合我國國情的高品質牛肉分割分級和定價體系的建立,加強我國地方特色肉牛品種資源的挖掘利用,加快培育一批重點性狀突出、生產性能穩定、經濟效益較高、區域特色鮮明、消費層次多元的肉牛品種,形成產業鏈各環節良性循環體系,打造自主品牌,提高我國肉牛產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我國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作為國家畜牧科技創新聯盟的牽頭單位,近年來,在肉牛、北京鴨、肉雞的品種選育,功能性畜產品研發以及畜牧業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大會期間,渤海黑牛、郟縣紅牛、新疆褐牛、云嶺牛、晉南牛、魯西牛、文山牛、夷陵牛被授予“高品質牛肉生產推介品種”榮譽證書,頒發了綜合評價優勝獎、最具風味獎、最具觀感獎、最具特色獎、最具效益獎、品質特別獎等獎項,平涼紅牛獲得品質特別獎和最具風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