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陰縣舊寨鄉桃園里的桃子成熟了,果農喜笑顏開! 楊德中 攝
蒙陰縣臥虎山家庭農場任慶梅(左)夫妻展示獲獎的桃子和證書。李麗穎 攝
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王力榮研究員(左)與蒙陰縣柳泉村桃農姚云利交流中油蟠9號的關鍵栽培技術。張茂玲 攝
水蜜桃、油桃、黃桃、蟠桃……如今的水果市場上桃子琳瑯滿目,品種繁多,這些水嫩嫩、甜滋滋的各色桃子,讓人垂涎欲滴。那么,你知道什么樣子的桃子才算得上是一顆真正的好桃嗎?7月20日-22日在山東蒙陰舉辦的“全國優質桃評比大賽”上,全國各地的桃農拿出精心培育的桃子,“群桃斗艷”,一較高下。
一顆好桃:顏值、風味一個都不能少
在評比大會現場,527個樣品的桃子擺了個滿滿當當:大如手掌的蟠桃,小如乒乓球的毛桃,各式各樣的黃桃、白桃,油桃——這些桃的主人,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桃農,除了蒙陰當地桃農外,山東、河南、湖北、廣東、上海等12個省市的桃農都來參加了。
桃農如此重視“賽桃會”,評判規則更是絲毫不能含糊。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王力榮研究員從事桃育種研究30多年,她告訴記者:“一顆好桃要衡量其風味品質和外觀品質?!闭媸穷佒岛惋L味一個都不能少!具體來說,要以風味品質和外觀品質為主要因素,兼顧均勻度、肉質、大小、成熟度、有無瑕疵。經過專家現場對桃子進行評比,最終40個參賽桃品獲得了金獎。
王力榮指出,由于桃子是以鮮食為主,這次評比主要以7月上中旬成熟桃的品種為主。雖然評比不能囊括所有品種的好桃,但對引導桃產業轉型升級有積極意義。
科技讓消費者品嘗到更多好桃
近年來,隨著我國桃育種科研工作的深入,我國科學家闡明了油桃、蟠桃、果肉顏色、果肉軟硬程度、果實香味等基因的分子機制,提出了遺傳改良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科技支撐下,我國桃的供應期可以實現3月至10月的超長供應周期,在果皮和果肉顏色、果實大小、形狀等方面,更是形成琳瑯滿目的品種格局。
近年來隨著科技與桃產業深度融合,開始逐漸由滿足消費需求向引導市場消費轉變。如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最早在國內推廣了油桃、蟠桃等產品,一時引領桃產業發展風向。中油蟠系列品種集油桃和蟠桃特性于一身,成為桃中精品,如中油蟠7號和9號果園收購價16-40元/公斤,刷新桃價格紀錄;中蟠桃系列品種以其獨特外觀和優良品質成為市場新貴,中蟠11號引領我國“黃金蟠”發展;中油桃系列品種曙光、中油4號、中農金輝和中油8號的套袋果成為“黃金果”,售價翻番;中桃黃金蜜系列品種,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記者了解到,鄭州果樹研究培育出“中桃”、“中油桃”“中蟠桃”“中油蟠”“中碧桃”等系列新品種70多個,桃品種推廣面積占全國25%以上,占新發展面積50%以上,占設施栽培面積80%以上。
綠色技術種出優質桃子
蒙陰縣臥虎山家庭農場任慶梅生產的桃子在評比中獲得了金獎,她喜不自勝地向記者展示她的桃子和獲獎證書。“同樣是種中油蟠9號,你家桃子為什么能獲獎?”任慶梅自豪的回答:“我們家種植水平高!”王力榮也告訴記者,即使是同樣品種,種植管理水平對桃子品質和產量也有很大影響,特別對于新桃園來說,前三年的管理至關重要。
為此,鄭州果樹研究所針對產業問題,系統集成創新8類36項共性核心技術,形成適應不同產區、各具特色、可復制的桃產業綠色發展技術模式,全力支撐桃產業發展。如品種調整優化技術,突破了大果高糖蟠桃和油蟠桃品種,豐富了桃品種果實類型;推出系列黃肉桃品種,延長了鮮食黃桃供應期;強化油桃傳統優勢,實現優質油桃品種熟期配套;選育觀賞桃系列品種,花期配套45天。
種桃要致富,品質是關鍵。有了科技支撐,蒙陰桃農更有底氣:山有多高,果就有多高!如今蒙陰桃產業已經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民生產業和支柱產業,47萬農民中有44萬是桃農,農民70%的收入來自桃,全縣80%的山地丘陵種植桃樹,種植總面積達65萬畝,桃花滿山,桃果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