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養豬了!”
“啊?您不是搞基因編輯技術的嗎?不是優化基因編輯脫靶率的嗎?怎么去養豬了?”
聽到左二偉去養豬的消息時,多次因為他發表的頂刊進展而采訪他的《中國科學報》記者有點懵。
當記者在深圳見到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左二偉時,看到他面龐和胳膊曬得黝黑,眼里閃光,臉上帶笑,身穿輕便的運動服,腳著運動鞋,似乎剛剛從地里干活回來的架勢。
記者打趣他:真要從實驗室“轉行”了嗎?他笑笑,“頂刊也要發,但這件事關系國計民生”。他打開話匣子,聊起了自己的新事業——養豬,養很多很多的豬,養很香很香的豬。
左二偉
肉質鮮美的巴馬香豬,外地人卻吃不到
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是著名的長壽之鄉。巴馬香豬是當地特產,同時也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據說巴馬香豬源于當地土豬,是野豬馴化而來。由于巴馬香豬烹調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所以命名香豬,被譽為“豬中貴族”。
但廣西巴馬生產的香豬在縣外基本吃不到,很難“走出”巴馬縣。如此優秀的巴馬香豬,為何外地人吃不到呢?左二偉解釋說,因為巴馬香豬肉質鮮美,6個月出欄,但體重僅70斤左右,長不大,產量低,養殖成本高,養殖規模小,全縣生豬出欄約60萬頭,其中肉豬僅有20萬頭,所以供不應求。能不能讓更多的人吃上巴馬香豬?如何從農業產業的角度幫扶巴馬“自我造血”,實現鄉村振興?
2022年2月,基因組所獲得深圳市和巴馬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的支持,注冊成立了新型研發機構——基因組所巴馬鄉村振興研究院,旨在發揮基因組所國家隊科技優勢、巴馬特色產業優勢,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農業產業發展問題開展研究,助力巴馬現代農業建設。
巴馬鄉村振興研究院。
于是,左二偉有了新的工作——巴馬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巴馬香豬科技小院負責人。
“保種、育種對豬業發展來說非常重要。”左二偉說。巴馬研究院承接了當地的巴馬香豬保種繁育示范基地,對巴馬香豬進行提純復壯。
“我們配備了兩套養殖人員和獸醫,A組和B組互為備份,兩個組居住地點相隔2公里。一旦一個組人員出現不利于豬場的情況,另外一個組可以直接頂上。”
受到非洲豬瘟等疫情的潛在影響,這個豬場完全按照生物安全防控的標準來設計。2023年初,豬場正式投產運營,目前處于保種擴繁階段。
就這樣,巴馬深山里建起了現代化、標準化、一體化的實驗豬場。
建立一個地方豬研究中心
由于養殖業的特殊性,培育動物品種需要保有若干代一定數量的群體,光靠一兩個科研團隊的科研經費無法支持。
在巴馬這樣的深山里,現代化的實驗豬場之所以能運營起來,依靠的是基因組所與深圳市共建研究所的一套機制,基因組所先后為實驗豬場投入了400萬元資金。廣西巴馬也是深圳市的對口幫扶對象。“深圳市相關負責人去巴馬實地考察看到我們確實為當地干了實事以后,深圳市和大鵬新區今年又追加了扶持資金,用于實驗設備采購。”左二偉說。
擴充以后,預計2023年底達到8000頭存欄。到時候,實驗豬場里將不再只有巴馬香豬。他們計劃把全國地方豬品種都引進過來,在巴馬建立一個地方豬研究中心。
巴馬香豬。
據統計,我國地方豬品種在上世紀曾經有80多個,近年來已經降低到約50多個。“雖然全國各地對地方品種的保護越來越重視,但保護條件參差不齊。我們希望把這些地方種都保護起來,而且是活體保存,再加上體細胞保存,未來可以通過克隆的方式復蘇某些品種。”左二偉說。
為了養好地方豬,他們“絞盡腦汁”。
早在2019年,自治區級巴馬香豬資源開發工程中心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并成立。科學家在中心開展豬表型組計劃、“稻—薯—豬”生產模式研發,以及重要地方品種種質資源保存、生物育種與醫用開發等研究。
為了更好地開展生豬育種工作,左二偉也向國內做豬育種的先進團隊取經。“我們團隊首席科學家李奎老師從事豬育種工作已經很多年了。華中農業大學趙書紅老師、江西農業大學黃路生院士等,都是豬育種領域的前輩,我們跟他們都有很好的交流。”
論文從“豬圈”里來
“我們主要的工作是研究豬基因與表型之間的關系。”左二偉告訴《中國科學報》,巴馬香豬之所以好吃,是因為肌間脂肪含量高,但伴隨而來的,其背膘很厚,有的甚至厚達5厘米。“背膘厚消耗了大量能量,使得飼料轉化率低,產量不高。”左二偉說,他們的目標初步是把背膘厚度降下來,而保持肌間脂肪含量不降。
杜洛克豬是三大進口白豬種之一,瘦肉型豬,脂肪很少。所以就成為了他們雜交育種實驗的親本。
目前,他們已經從雜交后代中篩選了1000多份樣本,利用基因組所育種加速器技術檢測其基因組,在小豬還是幼崽時期就預判雜交后代的表型特征,那些符合他們育種目標的個體就會得到“重點培養”。這樣大大加速了育種效率。“我的計劃是做巴馬香豬的表型組特征。這也會成為我們團隊將來發表的一系列成果。”左二偉說。原來,論文是要寫在“豬圈”里。
左二偉在實驗室。本文圖片由農科院基因組所提供
目前,他們已經培育了多個配套系,該進展對保護我國地方豬遺傳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依托巴馬研究院,科研人員在國際期刊 iScience 上發表巴馬香豬高清基因組,并創制雙基因編輯豬,于2022年12月完成國家實驗動物新資源審定,為推動巴馬香豬生物醫學模型的構建奠定了基礎。
2023年即將過半,左二偉的計劃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