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獲悉,該所日前在全國18個省份開展的34個馬鈴薯試驗/示范區迎來收獲,推動全國馬鈴薯增產增收增效。測產結果顯示,采用養分專家系統(NE,Nutrient Expert)智能化施肥技術,并集成當地高產品種、配施有機肥和生物菌劑等技術形成的馬鈴薯綜合養分管理技術模式,使試驗/示范區馬鈴薯的平均產量提高8.2%,每畝收益增加約400元,節省20%的氮肥投入。
當前我國馬鈴薯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氮磷投入過量、鉀肥投入不足的現象,不均衡施肥導致我國馬鈴薯單產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僅為發達國家的1/3。此外,我國幅員遼闊、作物種類繁多、土地情況復雜,如何因地制宜對作物養分進行精準調控是制約我國作物產能進一步提升的難點。
據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土壤和養分管理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何萍介紹,該綜合技術模式在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糧食主產區作物養分精準調控與減量替代技術”項目的支持下,基于4R(最佳肥料品種、最佳肥料用量、最佳施用時間和最佳施用位置)養分管理,同時緊密結合當地土壤條件、前茬作物狀況,通過采用當地主推品種、配施有機肥和生物菌劑等管理措施,實現了馬鈴薯單產提升、農戶增收、肥料增效。
“近年來在國家科技項目的支持下,研究團隊基于田間大數據、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研發了NE養分專家系統。該系統能夠在充分考量作物前茬作物養分殘留的情況下,兼顧農學、環境和經濟效益,快速針對單一具體地塊定制出個性化的施肥方案。農戶可關注微信公眾號‘養分專家’或微信小程序‘作物養分專家’免費使用。”何萍說。
目前,該技術已入選2024年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獲得2022—2023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并在我國馬鈴薯主產區開展推廣應用,在助力國家化肥減施增效和馬鈴薯單產提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