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新聞網]科技創新推動我國優質乳工程亮點紛呈
本網訊(記者 孫魯威)5月9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美國奶業科學學會和中國奶業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奶牛營養與牛奶質量”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友誼賓館隆重舉行。本屆會議以“挑戰與合作”為主題,圍繞 “奶牛營養與牛奶質量基礎研究”、“牛奶質量與安全”和“新技術與新產品”三個專題安排了39場報告,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愛爾蘭、阿根廷和巴西等國家的29位外賓和10位國內知名專家將做專題報告,旨在通過對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成果交流和奶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探討,推動各國政府、相關組織和科學界的深層合作,用奶業科技進步推動中國和世界奶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自2009年5月第一屆“奶牛營養與牛奶質量”國際研討會舉辦以來,每逢單年5月,“奶牛營養與牛奶質量”國際研討會成為業內企盼的一次科技盛會。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劉成果,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瑩,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動物生產部官員哈林德爾·瑪卡(Harinder Makkar),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美國奶業科學學會主席阿洛伊斯·克孜(Alois Kertz),《奶業科學》雜志主編馬修·路西(Matthew C. Lucy),東北農業大學校長包軍,農業部奶產品質檢中心主任王加啟等專家學者出席了開幕式。他們在開幕式上的致辭,勾勒出了當前中國奶業發展的基本狀況。
中國乳業發展到今天,依然沒有走出從“奶荒”到“過剩”再到“奶荒”的艱難循環,生鮮乳價格起伏不定,“倒奶風波”時有發生。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瑩指出,主要原因是“各方利益聯結機制還沒有形成”。而目前,我國乳品企業普遍經營困難,發展緩慢。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指出,這是因為“養殖成本高而利潤空間小”。而在體制機制的制約難以快速突破的情況下,科技進步正在成為推動中國奶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亮點。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院士介紹,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是首批入選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團隊,現建有兩個實驗室兩個中心。2013年,成功申請國家科技合作基地“奶業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團隊首席專家王加啟在致辭中說,該團隊的“優質乳生產的奶牛營養調控與規范化飼養技術及應用”榮獲201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生鮮乳質量安全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2014年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奶業科技創新必將推動中國奶業全面進步。
長期關注指導中國奶業發展的劉成果在致辭中則將中國奶業進步總結為“八大亮點”:一是“旗幟乳業”。通過生產模式創新,實現了牧場與加工零距離,草畜乳三個產業一體化。二是“現代牧業”。20萬頭奶牛的產量實現了2小時進入生鮮乳加工黃金時間窗,高質高效。三是“圣牧高科”。利用沙漠資源生產有機奶,將思維創新落到實處,開辟有機農業新領域。
四是“君樂寶”。在嬰幼兒奶粉的營銷上實現模式創新,全面降低銷售成本,讓利于消費者。五是“中鼎牧業”。把規?;翀鲎龀杉s化經營,在50個牧場的規模上實現產品的標準化。六是“天寧牧業”。全面利用信息技術,開辦牧場管理學院,在短時間內實現單產超10噸。七是“秋實草業”。在苜蓿種植上創新模式,為奶牛飼料產業的節本增效開辟了新的空間。八是“中墾牧業”。重慶、寧夏、陜西三家農墾進行股份整合,推動了資源利用和體制創新。他的總結,贏得了與會者陣陣掌聲,給奮斗中的奶業從業者以極大的鼓舞。
來自有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部或省級乳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乳品企業的業內專家60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開幕式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李明主持。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