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陳萌山:
[農民日報]鄉村振興要破解科技入村到田“最后一公里”難題
發布時間:2019-03-07
|來源: 農民日報 2019年3月7日|作者:李麗穎
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核心動力。當前面臨的問題,既有許多農業重大需求還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撐,又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難以得到推廣應用。陳萌山委員分析主要原因是:科技對接產業需求創新性不足,科研工作“單打獨斗、各自為政”,不能形成成籠配套解決問題方案 ,知識產權保護和成果轉化獎勵機制還不夠完善;常規技術集成不夠,農機農藝存在脫節;科研機構和農業推廣體系銜接不夠緊密,技術轉化推廣機制不活,人員資金支持力量薄弱,直接導致了科技實驗的品種產量與農民實際生產產量差距較大。
如何打通科技入村到田“最后一路”,陳萌山委員建議:一要轉變技術供給方式。主動轉變研發與應用的聯結方式,破除科技入村到戶到田的機制障礙,從“由研到產”單向供給轉向“產研互動”的雙向結合,圍繞需求強化技術供給,鼓勵科研人員到農業生產一線,到農民身邊和田間地頭去,切實了解生產所需,建立起符合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的技術供給機制;二要完善考核評價的機制設計。對科研人員和科技成果的評價考核,既要重視技術研發的先進性,更要強調成果的轉化率,形成科研成果轉化推廣的內生動力;三要鼓勵技術集成推廣市場化運作。采取拍賣、轉讓等市場化手段推動科研成果落地,加大科研人員分享比例,增強科研人員獲得感,形成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的良性互促的格局;四要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建設。要研究制定鼓勵各類農業技術專業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切實解決基層農技推廣機構人員補充困難、推廣經費不足和推廣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完善激勵機制,把農技推廣業績與職稱評定、職務晉升掛鉤,提高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收入水平,充分調動農技推廣人員的積極性。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