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到中國農業科學院所屬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采訪,驚奇地發現,該所竟然取消了研究室,取而代之的是創新團隊。
這可讓人吃了一驚:一般來說,研究室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單元,也可以說是整個科研體系的基本細胞,取消研究室,步子是不是邁得有些過大?
當事人告知了緣由:自從這個研究所被中國農業科學院列為第二批科技創新工程試點單位后,為適應創新工程管理的需要,突出研究所的研究主體功能,創新科研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因此實行了以團隊管理為基本單元的管理改革,取消了所有的業務研究室。在科研管理層面,組建了3個領域中心,每一個中心由3個創新團隊組成。領域中心履行協調學科領域的宏觀管理與服務職能,形成了“學科—領域—研究方向—創新團隊”的科研組織管理模式。于是,多年以來的研究室“消失”了。
事實上,在許多科研單位,研究室作為科研活動的最基層執行單位,有一定行政級別,有一定的人財物分配權,無論哪一級的課題,都要靠研究室落實,這種組織形式曾為我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后也仍會發揮其作用。
然而,面對現代科學研究事業,這種科研組織形式也出現了一些不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在:首先,研究室的行政色彩阻礙了人財物的流動和不同研究室之間的協作,相互配合也出現一定困難,不利于大型科研課題的高效率協作運轉。其次,不同研究室之間研究領域容易出現重復和交叉,導致無序競爭和重復研究,使寶貴的科研資源配比分散,力量不夠集中,缺乏持續創新和攻關能力。第三,研究室由于自身限制,缺乏全局性設計解決問題的能力,單兵作戰或小作坊式工作模式無法攻關重大科研題目,因而難以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用創新團隊替代研究室后,好處是明顯的。比如,淡化行政色彩,創新團隊實現崗位管理,人才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研究人員如同破壁的孢子粉一下將“營養物質”釋放出來。同時,創新工程以解決科技問題為導向,創新團隊任務目標更加明確,學科和研究優勢更加突出,圍繞重大課題,不同的創新團隊之間可以實現無縫隙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內部的協同創新能力。此外,研究所一級也能更好地調配資源,實現創新團隊高效管理,確保研究方向始終朝著預定的目標邁進不跑偏。
中國農科院的這個研究所取消研究室,是為了實現科技體制改革不留盲區、不留死角的目標,防止在研究室這一科研層面上形成“梗阻”。從這個意義上看,取消研究室是一個有益的探索。當然,科研工作的具體組織形式不能千篇一律,應當從實際出發,多種多樣,改進和完善現有的研究室形式也是一個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