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農科院科研進展通報會獲悉,由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非洲豬瘟疫苗取得階段性成果,創制出非洲豬瘟候選疫苗,實驗室研究結果“令人鼓舞”:證明其中兩個候選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護效果。
哈獸研非洲豬瘟疫苗科研攻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在非洲豬瘟疫苗創制階段主要取得五項進展:一是分離我國第一株非洲豬瘟病毒。建立了病毒細胞分離及培養系統和動物感染模型,對其感染性、致病力和傳播能力等生物學特性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并揭示了我國非洲豬瘟流行毒株的基因組特點和進化關系。二是創制了非洲豬瘟候選疫苗,實驗室階段研究證明其中兩個候選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護效果。三是兩種候選疫苗株體外和體內遺傳穩定性強。分別將兩種候選疫苗株在體外原代細胞中連續傳代,其生物學特性及基因組序列無明顯改變,豬體內連續傳代,也未發現明顯毒力返強現象。四是明確了最小保護接種劑量,證明大劑量和重復劑量接種安全。五是臨床前中試產品工藝研究初步完成。目前已建立兩種候選疫苗的生產種子庫,初步完成了疫苗生產種子批純凈性及外源病毒檢驗,初步優化了候選疫苗的細胞培養及凍干工藝。
據悉,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后,中國農科院將非洲豬瘟防控作為重大科研攻關任務,集聚優勢資源,第一時間組建相關項目組,以疫苗研發為重點,夜以繼日,緊急開展疫苗、免疫機制、診斷檢測、消毒滅蟲技術等科技聯合攻關。目前,在免疫機制、診斷檢測、消毒滅蟲技術產品研發方面,完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基因組測定,克隆和表達了相關基因,構建了模式動物和豬源天然免疫和炎癥應答信號通路,篩選出多個天然免疫抑制性病毒基因,完成部分基因免疫抑制機制研究;研制出檢測速度快、敏感性及特異性高、穩定性好的病毒核酸和抗原類快速檢測試劑盒;采集到12個蜱種,進行人工培養和生活史觀察,篩選出快速消殺化學藥物新組方和植物源殺蟲劑有效組方;篩選出復合季銨鹽消毒劑配方,完成了中試生產研究。
下一步,將在疫苗實驗室階段研究進展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中試與臨床試驗,以及疫苗生產的各項研究,盡快完成免疫機制、診斷檢測、消毒滅蟲技術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