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萬元,第三次,成交!”7月25日,在第五屆全國種公牛拍賣會現場,隨著拍賣槌應聲落下……一頭來自內蒙古中農興安種牛科技有限公司純種牛繁育分公司華西牛種公牛,以50萬元競拍價格成交,成為本屆“標王”。
此次拍賣會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62頭優質種公牛參加競拍,經過緊張激烈的比價,共拍賣成交56頭,總拍賣額達到1638萬元,其中,華西牛成交45頭,拍賣金額1278萬元。
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核心是創新,關鍵在品種。要實現肉牛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必須把肉牛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必須加強優質肉牛品種培育和種質資源推廣。
目前,我國現有肉牛育種群體制種供種能力不足,種公牛70%以上依賴國外進口。“誰擁有了突破性的創新品種,誰就擁有了種業競爭和發展主動權。而新品種的審定,僅僅是種源自立自強艱巨任務的第一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李俊雅說。
華西牛,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主導培育而成,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專門化肉牛新品種,也是打破種業“卡脖子”技術的成果之一。其培育工作起始于1978年,經過43年的雜交改良和持續選育,于2021年12月1日,通過農業農村部審定。
李俊雅介紹,華西牛具有生長速度快,屠宰率、凈肉率高,繁殖性能好,抗逆性強,適應性強,經濟效益高等特點,既適應我國牧區、農區以及北方農牧交錯帶,也適應南方草山草坡地區生長。
種業振興三年行動以來,我國自主培育的華西牛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凍精全國市場占有率19.4%。華西牛突出表現為肉用性能高,平均胴體重為382公斤,較全國平均水平提升51.9%,與美國持平;屠宰率比澳大利亞西門塔爾牛高出9.5%。此外,華西牛的生長速度快,比澳大利亞西門塔爾牛高,與美國持平。目前,存欄種公牛406頭(其中采精種公牛310頭),已建立內蒙古烏拉蓋、新疆伊犁、湖北荊門、云南昆明四個推廣示范基地,推廣優質胚胎7956枚。
拍賣會期間,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與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肉牛種業科技創新、技術服務、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方面深度合作。雙方將聚焦國家肉牛種質創新和遺傳育種的重大需求,充分發揮研究所的技術、平臺及人才優勢,大北農的繁育、銷售和市場感知優勢,烏拉蓋種業基地的區域示范和資源優勢,共同運行管理“國家肉牛種質資源保存創新利用中心”,打造一流的肉牛制種供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