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的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里,甜瓜、桑葚、桃子等水果正陸續進入成熟期。“生物多樣性——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在行動”主題活動在這里舉行。活動現場,來自種業管理、技術推廣、科研教學等單位有關人員及專家,帶來了一場妙趣橫生的種質資源科普“大餐”。
活動由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委員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聯合舉辦,面向青少年普及農作物種質資源及生物多樣性知識,面向社會公眾宣傳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成效,面向種業企事業單位和育種家展示推薦優異種質資源,旨在提升全民保護農業種質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的責任和意識,推進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向深向實。
“農作物種質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對于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滿足老百姓日益豐富精細的食物與營養需求,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和幸福’具有重要作用。”農業農村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講述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的重要意義,分享了種業振興行動實施以來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取得的積極進展。
據介紹,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建成國家級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體系。農作物方面,基本構建了以1個長期庫為核心,1個復份庫、15個中期庫和55個種質圃為依托的保護體系;畜禽方面,推動構建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區域級基因庫、活體保種場保護區三道保護屏障,保種場(區、庫)總數達到217個;農業微生物方面,確定了1個國家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和18個專業性種質資源庫,搭建了我國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框架。
“保護種質資源就是保護地球的基因庫。”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副所長王力榮認為,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在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一些種質資源中蘊藏抗病蟲害、抗逆性等優良基因,科學家將這些資源保護起來并加以利用,提高作物產量,增強作物應對氣候變化等惡劣環境條件的能力。如果不能妥善保護,這些資源一旦消失,就無法再創造或者恢復,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王力榮解釋道。
種質資源多樣性無處不在。糧食、水果、蔬菜、畜禽、水產、森林植被、花卉等都存在豐富的多樣性。以鄭州果樹所種質資源保護為例,現保存果樹、西瓜和甜瓜種質資源超過1萬份,包含15類水果的145個種。
利用這些豐富的種質資源,育種家們培育出一大批瓜果新品種,豐富了消費者的“果盤子”,充盈了果農的“錢袋子”。其中,歷時20余年培育出系列蟠桃、油蟠桃新品種,引領了我國桃產業高質量發展。優質品種“中蟠桃11號”已成為我國蟠桃第一大栽培品種,栽培面積超過40萬畝。
王力榮認為,種質資源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通過對國內外各種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將進一步拓展我國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提高育種效率,改善人們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
活動當天,專家以“豐富多彩的果樹西甜瓜種質資源——美好生活的種子”“從潔白如雪到五彩繽紛——彩色棉花塑造多彩人生”為重點,分享了我國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的故事和實踐。還舉辦了國家葡萄桃種質資源圃、西甜瓜種質資源庫觀摩和優異種質資源展示品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