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中麥895”向黃淮南片進軍
5月16日,正值我國黃淮小麥快速灌漿、形成籽粒產量的關鍵時期,由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主辦、北京中農作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安徽民得利種業有限公司承辦的“中麥895”小麥品種展示及觀摩會在安徽宿州埇橋區召開,有關科研育種單位、種子企業、種子經銷商和種糧大戶500多人參加了種植現場觀摩和交流活動。
中麥895是去年農業部審定的小麥新品種,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12010”。由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共同選育,親本組合為周麥16×荔墾4號。主要特點為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特性,株高75厘米左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畝成穗數較多,一般可達到畝成穗45萬以上。起身拔節早,拔節期“兩極分化快”,穗層厚而整齊,根葉功能期長,耐受后期高溫能力好,灌漿速度快,成熟落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粒大飽滿,粒質半角質,一般穗粒數每穗在30~32粒,千粒重49~52克,豐產性能好,是一個具有畝產600公斤以上產量潛力的高產品種。
據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張保明介紹,該所國家小麥改良中心10多年來已育成國審和省審品種13個,其中中優9507、北京0045和中麥175成為北部冬麥區主栽品種,中麥895是第一個向黃淮南部冬麥區推廣的品種。中心主任何中虎研究員介紹,中麥895含有周麥16的高產基因,同時引入了荔墾4號硬粒小麥的優質基因,籽粒面粉的品質優良。農業部谷物品質檢測中心主任王步軍介紹,經2011、2012兩年樣品檢測,中麥895的容重達到每升800克以上,籽粒蛋白質含量達到14%以上,濕面筋含量達到30%以上,面粉吸水率保持在60%左右,粉質儀穩定時間4分鐘以上,拉伸儀拉伸面積35平方厘米以上,最大抗延阻力達到150E.U以上,是一個品質優良的中筋好品種。
國審意見認為:“中麥895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的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口種植。”在2009~2010年度國家冬小麥品種試驗黃淮南片水地組預備實驗中,中麥895平均畝產520.8公斤,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8.12%。2010~2011年度第一次參加冬水組區試,平均畝產587.8公斤,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5.06%。2011~2012年度的區試,平均畝產506.2公斤,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4.43%。增產指標每年都在十幾個參試品系中名列前茅。2012年夏收實收測產,陜西省三原縣3.415畝示范田畝產704公斤,創陜西省小麥高產紀錄。
當天,專家在埇橋區安徽民得利種業有限公司120畝良種示范田觀摩測產,畝產為679公斤,42萬穗,穗粒數33粒,千粒重49克;在2000畝公司繁種田測產,畝產為588公斤,40萬穗,穗粒數30粒,千粒重49克。而對安徽省渦陽縣安徽黃淮種業有限公司140畝繁種田的測產結果是,畝產735公斤,50萬穗,穗粒數30粒,千粒重49克。專家一致認為,這有可能創安徽省小麥高產新紀錄。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