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由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主辦的油菜菌核病飛防技術研討會在湖北麻城召開,現場示范了無人機噴藥防治油菜菌核病技術,包括全國多家公司的無人機性能演示和防治效果比較。之前幾年飛防試驗表明,與傳統人工噴藥防治相比,防治成本減少1/2左右,防治效果平均提高21%以上,減施農藥10%以上,增產10%以上。
油菜是我國最重要的油料作物,菌核病是當前我國油菜生產上的首要病害,每年因防控不足而造成經濟損失20億元以上。由于防治時期油菜植株高大、人工施藥困難等原因,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利用無人駕駛小型遙控飛機防治油菜菌核病具有地形適應性好、勞動強度低、噴灑效果好、施藥效率高、安全環保等優點,能很好地解決油菜菌核病防治這一難題。
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研究員、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病蟲草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劉勝毅介紹,作為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的依托建設單位,油料所在國內率先發動推廣了油菜產中作物管理和病害防控全程機械化。其中,油菜菌核病飛防技術集成了高效低毒農藥、小型遙控飛機等技術,通過在藥液中添加其它親和性并具有增效作用的藥劑,可以達到“一促四防”的作用,即防病蟲、防花而不實、防早衰、防高溫逼熟、促植株生長發育。
據測算,利用無人機防治綜合成本約每畝12~25元,防治1畝田平均僅需1分鐘,每天可完成300~1000畝的噴灑作業,是傳統人工噴灑速度的60~100倍。直升機旋翼產生的向下氣流氣場有助于增加霧流的穿透性,使藥液達到植株的中下部,因而飛防效果大大提升。同時,由于飛機噴藥精準均勻,能有效促進“兩減”(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目標的實現。
2015年油料所在荊州、襄陽、黃岡、常德、九江、揚州、蘇州等12個地市建立了5000畝以上的核心示范區,輻射面積達5萬畝以上。結果表明,應用菌核病飛防技術可直接挽回油菜產量損失10%以上,使畝綜合效益增加100元以上。
劉勝毅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優化劑型和施藥方法,加大示范推廣包括機械化芽前封閉除草、油菜“一促四防”、秸稈(菌核)快速腐解等技術組成的涵蓋油菜生長全程的病蟲草害輕簡化、機械化和集成化綜合防控體系,為我國油菜的安全生產和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