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拉加駐華使節代表受邀調研中國農業科技,共謀農業發展
北京三月,春光秀麗,友朋相邀。27日,受中國農業農村部邀請,來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下簡稱拉加地區)20國的駐華使節走進中國農業科學院,調研國家作物種質庫新庫和創新園北園,觀看特色農產品展示,并進行了深入交流。
中國與拉加地區各國是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今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向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第七屆峰會的致辭中指出:“中方高度重視發展同拉共體關系,將拉共體視為鞏固發展中國家團結、推動南南合作的重要伙伴。”在元首外交和高層交流引領下,新時代平等、互利、創新、開放、惠民的中拉關系不斷深化。
高度的政治互信為深化農業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多年來,中國與拉加地區各國在人員互訪、科技交流、貿易投資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豐碩合作成果,為促進各自糧食安全、農業農村現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凝聚共識,不斷健全農業合作機制
后疫情時代,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的關鍵作用再次成為全球焦點。中國和拉加地區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不斷凝聚共識,強調共同努力和全球合作,以應對世界百年變局帶來的更大挑戰。
當前,中國已與18個拉加地區國家簽署了雙邊農業合作協議,與14個國家建立了部門間農業合作機制,中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農業部長論壇成為全面深化農業互利合作的重要平臺。
“在兩國總統的領導下,厄瓜多爾和中國的雙邊關系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厄瓜多爾駐華大使卡洛斯·拉雷亞在交流中表示,當前,拉加地區加強與中國各領域的合作至關重要。其中,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決定了農業領域合作的重要地位。
2022年2月,中厄兩國元首在厄瓜多爾總統訪華期間發表重要聯合聲明,強調要深化農業和漁業領域的合作,包括預防和減輕植物病蟲害的技術合作,加強漁業領域的對話、溝通和信息交流等。
卡洛斯·拉雷亞談道,在厄瓜多爾重要的支柱產業——香蕉產業發生鐮刀菌病害時,中國農業農村部及時響應并伸出援手,派出農業專家幫助當地控制病害,避免了損失的進一步擴大。“事實上,我們已經就此簽署了兩份重要文書。一份是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簽署的諒解備忘錄,涉及農業領域的科學技術合作,如植物資源保護、環境保護、農業機械化、蟲害控制等。另一份是2022年兩國農業部門簽訂的諒解備忘錄,內容包括促進香蕉作物疾病的檢測、控制和治療的技術合作等。”
今年是中國和烏拉圭建交35周年。2016年,中烏達成“戰略伙伴關系”,2018年,烏拉圭成為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南方共同市場國家。
“兩國農業部門的密切合作是兩國關系的重要基石。”烏拉圭駐華大使費爾南多·盧格里斯表示,兩國在農業領域的首次交流對話是在1988年建交之前。1985年,兩國時任農牧漁業部長在北京舉行會晤。自此,雙方在農業領域的合作和貿易取得了多項進展。2012年以來,雙方簽訂了農業合作諒解備忘錄,并設立了農業合作聯合委員會。“在這一框架內,我們已經推動建立了種牛繁育、水稻研究、大豆種質、漁業資源四個工作組,第五個農業生物技術工作組還在商討中。我相信,這些工作組將對促進雙方的農業合作發揮重要作用。”
交流共建,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水平
科技合作是中國與拉加地區農業合作的優先領域。中國在不斷取得農業科技研究和轉化成就的同時,始終不忘加強國際農業科技合作,通過專業人才交流、開展技術援助、建設聯合實驗室或示范農場等方式,與拉加地區共促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
在墨西哥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中國貢獻了上千份小麥種質資源,與各國專家合作育成的13個玉米新品種已在多國種植推廣;在古巴,來自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通過現場示范養殖和技術指導,翻倍提升了魚類苗種培育成活率,并培訓當地骨干人員1300多人;在巴西,巴中農業科學聯合實驗室于2012年掛牌成立,是中國在國外設立的第一個農業科學聯合實驗室……
“我們需要提出創新想法,以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來應對當前的挑戰。”古巴駐華大使卡洛斯·米格爾·佩雷拉·埃爾南德斯談道,2021年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科技創新論壇上,中國提出建設中拉可持續糧食創新中心和中拉技術轉移中心,“這些中心的建立將有助于支持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強中國和拉加地區在可持續農業技術、技術轉讓、應用示范以及其他創新方面的合作,以提高中國和拉加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福祉。”
“多年來,中國信守共同繁榮和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堅定承諾,促進了與加勒比國家的有益交流,有效幫助我們實現了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能力的提升。”巴巴多斯駐華大使哈倫·亨利在交流中引用多個拉中農業技術合作的案例:
巴巴多斯和中國希望能夠通過生物多樣性和土壤保護等措施,實現環境可持續的農業生產,為此,雙方在2019年簽署了一項經濟和技術合作協議,該合作為希望農業培訓學院和西印度群島大學糧食安全與創業中心提供了贈款援助和技術支持。
蘇里南和中國于2022年11月啟動了第一個重大農業技術合作項目。項目將在未來三年內實施,中國不僅提供了資金支持,還向蘇里南派遣了10名專家,并為該國農民提供培訓和田間指導。
“談到技術交流,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與中國建立了長期友好的農業科技合作關系。雙方合作的一個典型案例,是西印度群島大學圣奧古斯丁分校和中國農業大學共同開發的農業創新園區。通過該園區,不斷引進中國最新的農業技術和方法。”哈倫·亨利說。
互惠共贏,不斷推進農業貿易投資
中國是拉加地區第二大貿易伙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地,拉加地區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進口來源。2022年,中國與拉加地區農產品貿易額達到800億美元,占中拉整體貿易額的16.5%,同比增長17.9%。截至2021年底,中國對拉加地區農業投資存量近20億美元,為當地產業發展和農民就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每年春節期間,智利車厘子、秘魯藍莓、烏拉圭牛肉、厄瓜多爾白對蝦等都是中國電商平臺上的搶手年貨。近年來,越來越多來自拉加地區的農產品,豐富著中國老百姓們的餐桌。
“自2013年以來,中國成為烏拉圭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出口額逐年增長,2022年出口額達到近45億美元,占烏拉圭對世界出口總額的34%。其中,99.57%是農牧漁業產品的出口所得。”費爾南多·盧格里斯介紹,烏拉圭期待盡快與中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雙方農業部門的緊密合作再加上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相信會有更多更好的產品出口到中國,實現兩國的互惠共贏。”
“若要描述智利和中國之間的農業關系,我認為是一種成功的伙伴關系。”智利駐華大使毛里西奧·烏爾塔多表示,智利是南美洲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也是第一個與中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過去十年,智利與中國的農產品貿易取得了巨大的成果,2018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智利水果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比我們的預期提前了十年。如今,我們出口到中國的水果不僅有櫻桃,還有藍莓、李子和油桃等產品,以及畜禽產品。”
毛里西奧·烏爾塔多還表示,雖然智利和中國相距遙遠,但兩國農業有很多共同點,特別是面對適應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生產等現代農業帶來的挑戰方面,有著重要的互補空間。“兩國將從貿易伙伴轉變為推動創新和技術進步的伙伴,兩國之間的關系也將因此達到新的高度。我們之間的廣泛共識正推動兩國朝著這個方向前進,我相信,最好的還在后頭。”
拉加人民常說“獨行快,眾行遠”,中國也有句諺語叫“眾人拾柴火焰高”,相信在中國和拉加國家的攜手努力下,雙方之間的農業合作必將邁上新臺階,為保障地區和促進全球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作出新貢獻。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