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作科所)、中原研究中心與河南省中原農谷聯合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原農谷)在北京舉行小麥新品種“普冰03”使用權轉讓簽約儀式。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攝
“普冰03”小麥品種是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李立會團隊潛心研究,歷時37年,在2018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小麥與冰草屬間遠緣雜交技術及其新種質創制”基礎上選育出的首個國審品種,并于2023年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權。
“該品種適宜黃淮海南片區推廣種植,具有高產、穩產、抗倒伏、抗倒春寒能力強、綜合抗病性好等特點,滿足了農民和種糧大戶對‘好種、好管、好看’的‘三好’需求。普冰系列通過原始創新創建了高效的小麥遠緣雜交新技術體系,突破了利用冰草屬物種改良小麥的世界難題。”李立會介紹道。
作科所所長周文彬特別指出,此次簽約的小麥新品種“普冰03”是李立會研究員帶領團隊,實現了從“0”到“1”的重要突破,創制了普冰系列“小麥—冰草”的遺傳基礎材料和育種應用材料,為破解我國小麥育種瓶頸難題提供了優異種源。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看來,“小麥-冰草”遠緣雜交這項革命性顛覆性技術的成功離不開董玉琛等老一輩科學家的言傳身教,也離不開李立會團隊37年專注于原始創新、腳踏實地、甘于奉獻的科學家精神,更離不開院、所的關心與幫助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河南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大省,憑著敢為人先的精神,正全力打造‘中原農谷’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中國農業科學院戰略布局建立中原研究中心,以高水平科技支撐中原農谷和河南農業強省建設,希望以此次重大突破性品種‘普冰03’的合作為起點,使更多優秀科技成果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推廣應用,并加大技術集成研究,助力農民增收和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錢前進一步指出。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表示,“小麥-冰草”遠緣雜交創制出新種源得益于舉國體制的優越性。在一代代科學家對原始創新的長期堅持不懈努力下,我國遠緣雜交技術已處于領先水平,“普冰03”是新種源的成功代表品種。普冰系列品種不僅高產多抗,其優質特性還實現了“中國血統”強筋小麥源頭的重大突破。
“各方要緊密合作,努力將‘普冰03’打造成普冰系列品種的領頭羊品種,黃淮海地區主栽品種,以及未來小麥育種中新一代骨干親本,促進我國小麥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為我國糧食安全做出更多的貢獻。”劉旭表示。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關鍵在科技,種質創新是種業振興的關鍵所在。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楊振海指出,中國農業科學院將進一步加強與河南全方位戰略合作,依托“普冰03”等優良作物品種推廣,深化科企融合,加速新品種、新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應用。他強調,作科所要以科研國家隊的使命擔當,加強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種質資源基因挖掘利用,加強新品種選育、栽培與耕作等研究。加強自主創新,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河南省新鄉市政府、中原農谷、作科所等有關人員共同見證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