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中國農業展望報告給我們農業企業指明了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4月22日,2016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北京召開,大北農集團副總裁莫宏建在大會作發言時如是說。
2015年中國農業展望報告指出,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養殖戶將成為生豬養殖的主打。莫宏建說,根據該研判,大北農集團該年重點實施了優化轉型中間商、直接服務種養殖戶的轉型戰略。
在推進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當下,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業企業像大北農集團一樣利用數據信息來把脈市場變化和發展方向;另一方面,農業管理部門也開始選擇信息監測預警作為創新農業管理方式、增強市場調控的新工具。
數據信息與農業的“相遇”,正在使這一傳統行業的發展方式發生深刻的變革。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加快建立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召開展望大會、發布農業展望報告,則是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
“要加快建設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撐。”在大會開幕式上,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強調了農業展望工作在推進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意義。
重要平臺 權威信息
“農業展望是研判未來一段時期農產品市場供需形勢變化,并通過釋放市場信號引導農業生產、消費和貿易活動的重要調控手段。”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許世衛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農業展望的工作正在影響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行。
從世界范圍來看,召開農業展望大會并發布農業展望報告,是發達國家和有關國際組織的普遍做法。
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自2005年起就聯合開展農業展望活動,每年舉行一次世界農業展望大會并發布報告,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展望方法和技術體系。
作為世界農業大國和農業強國,美國早在1923年就舉辦了首屆農業展望大會,建立了完善的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工作機制,通過及時發布農產品市場信息,引導農產品生產、消費和貿易,擁有世界農產品貿易的絕對話語權。
澳大利亞也是十分重視農業展望和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工作的國家。自1971年以來,澳大利亞全國農業展望大會已連續舉辦了45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信息采集、分析和發布工作機制,探索出了一條依靠信息引領生產、指導消費、服務決策的道路。
農業展望報告的形成是一個復雜而又嚴謹的過程,需要海量的數據、強大的分析系統和專業的分析團隊。“一般要具有多年的前期工作積累,形成相對完整規范的信息采集、分析體系,具有強大的模型系統支撐,并經過領域專家多次會商。”許世衛說。
農業展望報告的發布并不意味著農業展望工作的結束,為了掌握預測的可靠性,防止誤差的重復出現,偏差的評估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據了解,2016中國農業展望報告的數據支撐包括國家統計數據、專業調查數據、國外機構數據、互聯網站數據、實時監測數據等來源,并對2015展望報告的偏差進行了評估。
正因為農業展望報告產生于“復雜而又嚴謹的過程”,中國農業展望報告兼具學術性和官方性,農業展望大會也被外界視為釋放權威信息的重要平臺。
來自中國化工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投資經理陳瑤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參加展望大會,她的目的之一就是了解政策的走向,“通過農業展望大會的研判對政策走向進行解讀,再作相應的企業戰略規劃”。
來自山東的卓創資訊集團畜牧業產業群經理李霞表示,希望通過農業展望大會,了解政策面對整個農業特別是畜牧業的指導方向以及可能的市場影響因素。
李霞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作為專注于大宗商品市場深度分析的領軍式企業,卓創資訊本身也掌握著一手的大宗商品價格數據。在卓創資訊與國家相關部委合作的過程中,他們掌握的大宗商品市場數據,直接被相關部門采用。而“參加農業展望大會,也是要看看展望大會公布的數據和我們公司自己采集的數據有什么樣的結合點”,她說:“作為資訊及咨詢公司,我們想把市場的一些真實情況反映給從業人員,讓他們對市場有更清晰的認識。”
研判趨勢 提供引導
盡管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僅召開了三次,但農業展望活動已經悄然地影響著中國農民的生產。作為河南商城沃優種養合作社的理事長,程海就從農業展望的研判和預警中,得到了切實的益處。
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去年合作社本來打算多種植一些玉米,“但是,從2015年的農業展望報告看,我發現玉米的形勢可能不太好。于是,我們決定削減玉米種植的面積,只種植滿足合作社養殖需求的數量”。
“從農業展望報告里,可以看出未來農業的方向和趨勢。”程海說。農業展望的信息不僅關乎沃優種養合作社這樣的新型農業合作組織,也與農業龍頭企業息息相關。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農業展望報告公布的數據“非常重要”。比如,2016年農業展望報告指出,農產品生產區域將更加集中,“這是一個重要信號,這種區域集中的趨勢將直接影響農業企業未來的布局”。
莫宏建也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農業展望是具有價值的參考之一:“行業的發展實在太快,企業的發展和戰略的制定需要很多的信息,農業展望報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來源。”
對于國外研究機構和研究者來說,中國農業展望報告同樣也有特殊意義。
“現在中國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重要性在近年來不斷提升。”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Percy W.Misika說,“了解影響中國農業變化的因素,對于我們作出合理的未來預測非常重要。實際上,FAO和OECD的展望,每年都對于中國的預測非常關注和重視。”
“可以說,不論是生產、流通還是終端,關注行情變化的都是信息服務的基礎客戶。”李霞說。不過,據她觀察,在數據的解讀和使用上,國內客戶和國外客戶還是存在著差別。
“在購買數據信息服務上,我們的國外客戶數量并不是很多,但主要是一些世界五百強企業,他們的交易產生金額都較大。”李霞說,“國外公司一般都會關注行業上下游、整個產業鏈的信息,而相對來說,國內企業客戶則更多的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她指出:“國內企業一方面仍是認識不足,不愿意購買信息服務,認為自己在行業內時間已久,不需要了解;另一方面,就算拿出經費購買信息服務,也大都是基礎的價格信息,對于高端的數據、報告等咨詢服務仍不夠重視,投資意識仍與國外客戶有差距,好在近幾年有良好的增長勢頭。”
隨著農產品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農業展望報告是各國向世界發聲,積極爭奪世界農產品貿易主動權的窗口。進行農業展望活動,可提前發布市場信號、有效引導市場、主動應對國際變化。
數據支撐 創新管理
中國是世界上重要農產品的生產大國與消費國,農產品市場的瞬息變化,會給國內和國際農產品市場帶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近年來,農產品滯銷、農產品價格“過山車”的消息仍常見于媒體,若追根溯源,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的整個供應鏈條各環節信息不對稱是主要原因之一。
湖北省農業廳副廳長焦泰文對此感觸頗深,在調研走訪中,許多農戶、農民都向他反映:“農業管理部門發布的多數是生產指導信息,能否告訴我們在季節性、周期性種養殖方面的指導信息呢?”
“現在,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在轉型,生產方式在轉型,現代農業也在轉型,作為農業生產管理部門來說,服務對象、服務方式和服務能力也應該轉型。”焦泰文在農業展望大會發言時說,“在開展農產品監測預警方面,省級農業部門除了要為上級領導部門提供宏觀的決策意見之外,我們的服務對象還應該指向農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等,他們最需要我們超前、科學、規范的預測預警信息。”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數據信息逐步從傳統生產要素中分離出來,日益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生產要素和重要社會財富。
屈冬玉在此次大會上指出,在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數據能發揮重要支撐作用。“第一,依靠數據能夠實現農業供應鏈條‘閉環’管理;第二,依靠數據能夠實現農業跨域開放融合;第三,依靠數據重塑農業價值鏈,實現各主體共享發展。”
以“閉環”管理為例,現代數據獲取和分析技術,通過全過程監控和海量數據挖掘,不僅可以做到產銷數量及時對接,而且產品結構、質量安全、物流配送也能夠及時按照需求變化調整,實現農業供應鏈條的“閉環”管理、以銷定產,有效緩解產銷不對接引起的產業周期性波動。
我國的農業展望工作近年取得了重要進展,農業數據調查分析對支撐決策、引導產銷的作用明顯增強,在應對市場波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世界農業發達國家幾十年的農業展望相比,尚處于探索和起步階段。
“要把中國農業展望大會打造成引導市場預期和生產的專業化活動,靠專業化建設提高質量,靠專業化建設增強特色,靠專業化建設樹立權威,靠專業化建設增強話語權。”屈冬玉對中國農業展望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期盼。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