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宿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國家大豆良種攻關黃淮海現場會暨‘中黃13’一億畝發布會”21日在安徽省宿州市舉行。
記者了解到,“中黃13”大豆自2007年起已連續9年穩居全國大豆年種植面積之首,至2018年累計推廣超過1億畝,是大豆界唯一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大豆品種。它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王連錚研究員主持育成的廣適高產高蛋白大豆品種,其蛋白質含量超過45%,比國產大豆高5個百分點,比進口大豆高6-7個百分點,在有限的種植面積上,能夠提供充足的植物蛋白。自2001年通過國家審定以來,“中黃13”先后通過了安徽、天津、北京、山西、陜西、遼寧、四川、河南、湖北等9個省市審定,適合在全國14個省市推廣種植,適宜種植區域可跨三個生態區,13個緯度,是迄今我國緯度跨度最大、適應范圍最廣的大豆品種。
“中黃13”具有多抗性,能夠有效抗倒伏,耐澇,抗花葉病毒病、紫斑病,中抗胞囊線蟲病,高產穩產使之深受農民青睞。自2002年推廣以來,無論何種年景從未出現過絕產絕收的情況。在黃淮海地區,“中黃13”曾創造畝產312.4公斤的單產紀錄,在推廣面積最大的安徽省區試點平均畝產202.7公斤,增產16.0%,全部25個試點均增產,產量列參試品種首位。
“中黃13”既是近20年來全國僅有的年推廣面積超千萬畝的大豆品種,也是近30年來唯一累計推廣面積超億畝的大豆品種。能夠被大面積推廣,得益于“育繁推”一體化推廣模式,通過授權給一批企業形成一個推廣聯合體,并對聯合體成員實行經營監管、市場監管、利潤監管等三個方面的監管,在較短的時間內使“中黃13”迅速達到黃淮地區大豆種子總銷量的60%以上,創造了品種推廣的成功案例。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韓天富表示,以“中黃13”為代表的國產大豆正是消費市場所需要的品種,共同保障了食用大豆完全自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