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11日電 近日,在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的大力支持和領導下,由陜西省農業廳、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聯盟、馬鈴薯主食開發技術協作組主辦,中共定邊縣委、定邊縣人民政府、陜西省馬鈴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陜西金中昌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定邊縣宏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聯盟2017年年會在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舉行。
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聯盟2017年年會現場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對本次年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聯盟成立兩年來,在馬鈴薯主食化產品研發、專用薯種與加工技術、主食產業協同攻關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健康中國”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余欣榮希望,聯盟繼續堅持“營養指導消費,消費引導生產”的理念,大力發展馬鈴薯主食化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新體系,引領馬鈴薯主食產業創新發展,為提升全民營養健康水平作出新貢獻。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為年會的召開專門發來賀信。他指出,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牽頭成立了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聯盟,組織全國馬鈴薯主食開發的科研團隊、創新型企業,以“營養指導消費、消費引導生產”為理念,堅持主食化與綜合利用相兼顧,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體相結合,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瞄準研究開發符合中國蒸煮飲食文化的主食產品,瞄準研究開發適合中國主食產品的專用薯種與加工技術,瞄準研究引導馬鈴薯主食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聚焦馬鈴薯主食產業的上中下游關鍵問題,協同攻關、銳意創新,突破了原料處理高品質化、主食加工自動化、產品鑒偽精準化等關鍵技術50余項,研發出馬鈴薯主食產品300余種,創建了主食自動化生產線20余條。在農業部的強有力組織和領導下,在馬鈴薯優勢產區和主食產品消費潛力區的9省7市開展馬鈴薯主食開發試點,成果已在100余家企業實現工業化、自動化、規模化生產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實現了研究與示范的同步推進、科研成果與社會成效的雙豐收,馬鈴薯主食化戰略的實施取得突破性進展。
陳萌山希望,聯盟進一步聚集產業優勢資源,立足居民營養膳食結構調整需要,繼續推進馬鈴薯主食產業創新,多要素聚集、多主體培育,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整合創新鏈,融合產、學、研、政、銀各方資源和力量,為提升全民營養健康水平、加快健康中國建設、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潘利兵副局長指出,近年來農業部大力推進馬鈴薯主食產業開發工作,指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牽頭組建了馬鈴薯主食產業聯盟,聯盟成立兩年來,通過有效地探索新機制新模式,促進了各單位資源要素在戰略層面的有效結合。他充分肯定了馬鈴薯主食開發工作取得的三大成效:一是帶動產業領域關鍵技術和裝備取得新突破;二是促進產品開發和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取得新進展;三是提升產業發展影響力和美譽度取得新成效。
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金柱、陜西省農業廳廳長白宜勤、榆林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尉俊東、定邊縣縣委書記崔博等領導代表各級地方政府分別致辭。
活動期間召開了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聯盟暨馬鈴薯主食開發技術協作組2017年常務理事會會議,聯盟秘書長張泓研究員匯報2016-2017年度聯盟主要工作及下一步工作計劃要點。聯盟副理事長韓志輝總經理匯報馬鈴薯主食加工“十大”評選情況及評選結果。戴小楓理事長就聯盟下一步重點工作提出3點要求,一是重點宣傳、推廣、應用、示范以薯泥薯漿為原料的第三代馬鈴薯主食加工技術,大幅度降本增收,突破市場和消費的瓶頸,開創產業化新局面;二是強化馬鈴薯主食化2條生產推廣模式,即大眾化、營養化馬鈴薯主食產品的生產推廣和瞄準目標群體,實行精準化、個性化、定制化服務,實現供給與需求的高效對接;三是積極聯合各有關方面籌備成立聯盟產業基金,助力技術創新、成果轉化、項目上市等,推動全產業鏈上中下游聯動融合發展、可持續發展。會議還審議了馬鈴薯主食化技術創新終身成就獎提案、聯盟2018年年會承辦單位申請報告及授予承辦權決議。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張泓研究員、木泰華研究員榮獲“馬鈴薯主食化技術創新終身成就獎”榮譽稱號。聯盟秘書長張泓研究員為2018年聯盟年會承辦單位——山西省嵐縣授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