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進一步加強智能技術在茶園管理、茶葉加工、產品包裝與運輸、消費市場等環節的應用。”11月23-24日,在杭州召開的第四屆國際茶學院所長會議期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政府間茶葉工作組負責人EI Mamoun?Amrouk博士作報告時稱。
據悉,本次會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茶葉學會聯合主辦,在杭州設線下主會場外,另在30個涉茶研究機構與高校設分會場,匯集國內外涉茶高校、科研院所的相關負責人、專家學者、留學生和研究生等300余人線上參會。
第四屆國際茶學院所長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供圖
茶是僅次于水的世界第二大飲品。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茶葉在中國及亞非地區60多個國家的農業和經濟發展中,就保障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發展、改善人類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會議期間,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肯尼亞農牧研究院茶葉研究所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項目申報、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在致辭中指出,中國農科院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以開放合作提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
“近年來研究所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起源演化、優異基因鑒定發掘、特色專用茶樹新品種培育、茶園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生態茶園管理、茶葉功能成分提取與利用、茶葉中農藥殘留和污染物管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姜仁華表示,相關科研進展與技術進步離不開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助力。
會議期間,泰國、越南、斯里蘭卡等產茶國代表分享了本國最新的茶葉科技進展及茶產業發展情況。會議還特邀了來自德國、美國、韓國、新西蘭、加拿大及國內知名專家,圍繞茶葉功能成分及營養健康領域進行專題研討,分享兒茶素、茶氨酸、香氣物質等茶葉成分代謝及營養功能的最新研究進展,深入探討茶葉與人類健康關系,以促進茶飲料、功能食品等多元化利用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