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營養,就是養健康牛;牛奶質量,就是產優質奶。“奉獻營養、服務健康”,這八個字體現了奶業的核心價值所在。”5月9日,農業部原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榮譽會長劉成果在第四屆“奶牛營養與牛奶質量”國際研討會上指出。
在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美國奶業科學學會和中國奶業協會共同主辦的本屆會議上,600余位與會專家學者、企事業單位代表共同探討了奶業學科前沿進展、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奶業未來發展方向。
奶業是中國的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也是畜牧業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產業。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奶業國。當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奶業全行業也發生著深刻變化,我國奶業發展處在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
正處于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時期的中國奶業,唯有以創新助力,才能進一步提升乳品質量安全水平,建設現代奶業。“創建民族品牌,建設世界一流奶業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劉成果表示。
奶業態勢良好 發展仍遇難題
近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奶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并取得了巨大成績。
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牛奶產量3725萬噸,同比增長5.5%;1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到45%,比2008年提高26個百分點;荷斯坦奶牛平均單產近6噸,北京、上海等地一些規模場單產突破10噸;機械化擠奶率達到90%,比2008年提高39個百分點;生鮮乳三聚氰胺抽檢合格率連續6年保持100%。
“從總體、從長遠看,中國奶業產業素質明顯提高、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升、轉型升級明顯加快、扶持力度明顯增強,中國奶業發展態勢良好。”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分析道,在消費理念轉變、人口增長、收入增加,以及加快城鎮化建設的推動下,未來中國奶類消費需求將剛性增長,奶業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從局部、從眼前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奶業正由傳統奶業向現代奶業轉型升級,現代奶業的格局初步形成。”谷繼承說。
不過,良好的奶業成績單背后,仍然暗潮涌動。谷繼承表示,“在這過程中也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牛奶生產成本偏高,導致盈利空間小,國際競爭力弱。我想,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奶業發達國家也都經歷過。”
2014年,我國乳業由“奶荒”轉向“奶剩”,生鮮乳價格步入下跌通道,眾多省份出現“倒奶風波”,國外低價奶粉大量涌入,奶業發展面臨重大挑戰。
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瑩提出,“生產波動起伏頻繁、進口沖擊壓力持續增大、質量安全要求更高、生鮮乳供給越來越難等問題凸顯。現代奶業建設面臨著諸多挑戰,怎么解決這些難題?”
眼下問題尚未解決,未來挑戰馬上來臨。“未來10年,奶業振興面臨兩個主要難題,一是質量安全水平不高,導致消費信心不足;二是奶業鏈利益分配失衡,導致奶農效益偏低。”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王加啟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除此之外,在奶業科研工作上,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明顯差距。初步統計,我國奶業科技貢獻率不足50%,低于歐美等國70%~80%的水平,與奶業大國的地位并不十分相稱。
資源、政策、科技共同支持
浙江大學奶業科學研究所教授劉建新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國奶業的發展需要資源、政策和科技三方面的共同支持,才能突破目前的發展困境。”
奶牛高產目前主要基于飼喂優良的牧草,如苜蓿草和燕麥草。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于忠堂表示,“美國奶業的發達取決于他們的資源條件好。”
他分析道,首先美國牧場適宜苜蓿草生長,給奶牛提供了很好的牧草;其次,美國的玉米非常便宜,折算下來比中國的玉米還便宜,而且他們的青貯飼料做得非常好。在奶牛品種基本一致的情況下,美國圈養奶牛日產奶量能達到40千克,而國內一般只有20千克。
“缺乏好的牧草嚴重影響我國奶業的發展,也是中國的特殊情況。”劉建新表示。在這種情況下,資源就成為了提高產量的關鍵問題。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彌補奶牛的營養缺陷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我國牧草資源無法改善的情況下,國家在政策上給予奶牛產業很大的支持。1999年,全國牛奶年產量是500萬噸,到2014年則迅速發展到1300萬~1400萬噸。在促進奶業數量增長的同時,有關部門對保障奶業質量也毫不放松。
“質量是奶業的事業線,也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鄧榮臻表示,“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如精準發力,安排部署生鮮乳質量安全檢測任務;開展奶站、運輸車專項整治,不留死角、毫不留情;推動優質乳工程,打好生鮮乳質量基礎;試點不合格生鮮乳主動報告與無害化處理制度;試行奶罐運輸車質量安全暫行管理規范;成立生鮮乳質量安全專家組,加強消費領域的解讀等。”
在科研方面,于忠堂以美國學者的身份感受到,“中國政府對奶業研究的資金支持是全世界范圍內最高的”。
“奶業要轉變,實現轉型升級,科學技術是源動力,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加強科技合作。這些年,國家高度重視奶業科研工作,在科研投入上持續加大,特別是中央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馬瑩表示。
要想解決國內奶業科研問題,不僅僅靠充足的經費,也需國內科學家通力合作,還得增強國際間的奶業技術交流與深度融合,才能進一步促進中國奶業科技提升、助推中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
而這也是王加啟帶領團隊堅持8年時間舉辦該國際研討會想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希望通過集中探討學科前沿進展、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奶業未來發展方向,推動各國政府、相關組織和科學家之間的深層次合作,推動世界奶業科技進步,保障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提升我國奶牛營養與牛奶質量研究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王加啟表示。
企業創新與優質乳工程
第四屆“奶牛營養與牛奶質量”國際研討會開幕式上,面對來自世界各國的奶業同行,劉成果風趣地說:“李克強總理在國外推銷中國自己的高鐵,我也要向他學習,今天借著這個平臺推銷一下民族乳業。”
圣牧高科公司防風治沙,對烏蘭布和沙漠進行大規模生態建設,引黃河水灌溉,用牛糞施肥,形成20萬畝有機草場,并建成8座通過歐盟認證的有機牧場。里面的2萬頭奶牛堪稱目前中國“最純凈的奶牛”。
“擁有好水好空氣,最原始的沙漠也是最優質的資源。因其人跡罕至、未受化學農業污染,這樣的生態環境下才能開發出優質的有機奶。”劉成果說。
“在‘三鹿’倒下的河北,現在升起了一面‘旗幟’。”劉成果評價道,旗幟乳品公司的零距離一體化模式,在頂層設計的高度上實現了乳業發展模式的創新。
“零距離”是牧場和加工廠的零距離,從擠奶到加工黃金兩小時里完成全過程,保證了產品的質量;“一體化”是草畜乳的一體化,也是一、二、三產業的一體化,有效解決了養殖與加工兩層皮的問題。“這在國際上也是一種創新。”劉成果說。
秋實草業公司,大面積種植苜蓿并生產半干苜蓿青貯的實踐,改變了中國南方不能種植苜蓿的傳統辦法,也改變了中國苜蓿種植的格局和干草產品一統天下的生產模式。中鼎牧業公司,存量整合占現有中國牧場70%的中小牧場,發揮管理、技術和資源優勢,實現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牧場發展。
天友乳業公司加強管理,成立天寧現代牧場管理學院、阿牧網云有限公司。君樂寶乳業公司創新營銷,去掉銷售中間環節,200元一罐的奶粉賣到130元,把好處留給孩子。
這些乳業企業或從優質資源上挖掘,或從管理模式上改變,或從下游渠道上開拓,各有各的特點。不過,“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重視奶源、創新模式”,劉成果表示,“沒有這個基礎,振興奶業、提升信心都無從談起。”
有責任的企業自發思考,科研人員更是持續發力。20年來,王加啟帶領奶業創新團隊不遺余力地推動優質乳工程。“給予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并加以引導,整個國家的產業都會得以提升。”王加啟表示,“實施優質乳工程,著力構建奶業發展的新型生產關系,是能夠同時解決消費信心低迷和利益分配失衡的核心紐帶,是國家奶業管理體制創新的突破口。”
優質乳工程包括三個主要內容,一是創建優質乳標識制度,二是保障優質原料奶的穩定生產供給,三是全面實施乳制品加工工藝標準化監管。
“優質乳工程不是一個項目或一場運動,而是一項需要制度化和長期堅持的事業。作為奶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優質乳未來任重道遠。”王加啟表示。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