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溯系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它涉及養殖、加工、儲存、銷售等多個環節。由于利益驅使和監管困難,本來應該是“安全防火墻”的可追溯體系,卻只能依賴于從業者的道德與良心。
近年來,各省市大力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在很多超市都放置了“放心肉追溯查詢終端”。但是,據北京市市場的調研,部分超市的查詢機純屬“擺設”,無法正常使用。如果建立了可追溯體系,卻缺乏良好的運行機制和匹配的技術保障,害群之馬就會渾水摸魚,消費者只能“臨淵羨魚”,畜產品消費的信心恢復只能成為一句空談。
筆者認為,企業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要在信息化方面做大量投入,雖然可以獲得各級政府的財政支持,但也無疑將加大成本。從市場經濟運行的角度來看,如果建立可追溯系統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價格優勢,勢必缺乏主動建立、維護可追溯系統的動機。
由此看來,我國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過程中,面臨著消費者信心難以提振,生產企業主觀上動力不足等種種困難,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任重而道遠。
因此,只有繼續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優質企業先行試點,摸索經驗后逐步推廣,既要“嚴”,更要“實”,嚴實相濟,才能逐步構建我國的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首先,行業準入門檻要提高,審核要嚴。客觀上,企業都希望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但是要設立準入門檻,實施嚴格的認證程序,“寧缺毋濫”。可以借鑒中國奶業D20企業聯盟成員的要求,既要有品牌、誠實守信,更要有自有養殖基地,實施產業一體化,建立一套實施可追溯體系企業的認證標準,建議在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或通過國家認證的地理標志產品和有機認證產品先行先試。
其次,過程監督管理要跟上,執法要嚴。要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各個環節的標準、規范,讓參與體系建設的企業有據可依,同時結合實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對標準和規范進行修訂。按照“監督到位、懲處嚴厲”的原則,對各企業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對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同時充分調動大眾的監督力量。
再次,誠信意識要加強,查處要嚴。加強行業自律、提高誠信意識是關鍵。參加可追溯體系的企業要簽訂自律宣言;在政府的支持下,以現有的農產品風險評估實驗室等第三方監督機構為依托,定期對它們進行風險評估和認證;建立可追溯企業的“黑名單”。
第四,畜禽養殖標準化是關鍵,基地要實。國外先進國家和我國畜牧業發展的實踐都表明,標準化、適度規模化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基本特點,也是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基本要求。近年來,我國大力實施菜籃子養殖基地建設,但是部分養殖基地缺乏自律,缺乏苦干實干的精神,驗收前突擊應付。養殖基地的業主們只有扎扎實實飼養管理、老老實實記錄生產,我國的“肉盤子”“奶瓶子”才有保障。
第五,畜產品定價機制是保證,消費觀念要實。建議政府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通過建立優質畜產品發展基金等形式,引導企業養殖加工“良品”,企業通過建立可追溯體系能夠實現優質優價,自我“造血”,良性發展,消費者在進一步增強可追溯畜產品的消費信心后,愿意承擔優質畜產品價格的“水漲船高”,只有政府、企業、消費者“三管齊下”,可追溯體系才能有效運轉。
最后,加快實施驅動創新戰略是關鍵,技術支撐要實。需要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組織開展聯合科技攻關,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畜產品的可追溯與食品安全的數字化管理,完成現有可追溯體系的數字化、透明化、服務化的升級;開發成本較低、運行穩定的檢測設備及信息平臺硬件,降低運營成本和人員投入;開發能對接、可共享、易操作的程序,逐步實現數據互通。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