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2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比上年增加221.8億斤,增長1.6%。
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在2024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表現力排名中,中國以總體表現力得分80.43穩居首位。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在近期的新聞發布會上援引國家統計局數據稱,2024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6740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6.3%……
這一年,從農田傳來的糧食豐收捷報,到農業科學研究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飛躍,再到農業農村發展保持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勢頭,無不彰顯著科技創新在廣袤田野上的奔流涌動,為農業強國建設的新偉業注入澎湃動能。
糧食豐收,科技鑄就“金色糧倉”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在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的基礎上,又一次刷新歷史紀錄。
專家分析,今年糧食豐收,單產提升是重要的支撐,對增產的貢獻達七成以上。
其中,玉米增產最為明顯,在糧食產量提升中貢獻突出——相比2023年,增產121.5億斤。
“過去20年中,我們通過長時間的研發和摸索,已經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玉米增產技術,這也是玉米在這幾年中快速增產的原因之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專家指導組組長李少昆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據了解,由李少昆團隊集成研發的“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通過密植、滴灌、精準調控等手段,可大幅度提高玉米單產。目前該技術已經作為全國玉米單產提升工程的核心技術,由農業農村部向全國推廣。
2024年,農業農村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接續實施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啟動大豆單產提升工程,深入實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
“比如,以‘創高產’為著力點,加快推廣關鍵技術。今年重點推廣了玉米精準調控、大豆大壟密植、小麥精細整地播種、油菜直播密植等高產技術模式。”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種植業管理司(農藥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說,今年小麥整建制推進縣畝產較上年提高了5.1%,帶動小麥平均畝產提高10公斤。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2%,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4%,全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這些數據顯示了農業科技在糧食安全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科技的力量持續成為推動糧食增產的強大引擎。
全球領先,展現農業科技“中國力量”
近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小麥基因挖掘與利用創新團隊領銜的一項最新成果,該研究從頭組裝了中國近70年育種史上17個代表性品種染色體水平的高質量基因組,這為未來作物育種的調整提供了重要參考。
復粒稻高產奧秘揭示、小麥“北硬南軟”的基因密碼解開、首個水稻全景定量蛋白質組圖譜發布、現代小麥品種丟失的遺傳寶庫找回……2024年,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的不斷涌現,讓中國農業科技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農業科技面臨的許多‘卡脖子’問題以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根子還在原始創新能力上。”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認為。
科技創新始終是農業發展的驅動力。12月12日發布的《2024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報告顯示,農業九大學科中,中國在6個學科的熱點前沿表現力位居第一,學科層面持續引領全球趨勢,且各學科間的發展更為均衡。
“在九大學科的76個研究熱點前沿中,中國在多數熱點前沿中表現突出,其中51個熱點前沿的表現力位居全球第一,占比達67.1%,彰顯了中國在熱點研究領域的持續活躍與引領地位。”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局長李新海表示。
同日發布的《2024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全球競爭力分析》顯示,2019年—2023年,中國農業科技論文發文數量持續排名全球第一,中國農業科技論文競爭力指數位居全球第一,中國農業專利競爭力指數首次排名全球第一。“整體看,中國農業科技論文不僅數量持續領先,質量也進一步提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周清波說。
2024年,中國農業科技碩果累累,以卓越的論文競爭力、專利競爭力和前沿研究熱點引領力,向世界展示了農業科技“中國力量”。
提質增效,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
“特級果8個168元,精品果12個128元。最貴的果子一個就賣到21元!”禾潤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鮑春全說。來自宜昌市枝江市百里洲的鮑春全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今年百里洲砂梨之所以能賣出好價錢,主要原因就在于當地全力打造“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
縣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戰場。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農業農村部集結了8個部屬單位、23所共建大學、31個省級農科院,在全國72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開展各類對接活動1800多次,專家直接服務20000多人次,打造出一批縣域農業科技現代化的新樣板。
2024年,我國持續用力做好農村“土特產”文章,加快推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在近日閉幕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據不完全統計,展會貿易簽約額達236億元,達成簽約意向539筆,一大批帶貨達人線上直播,線上銷售額達1.2億元。
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為2.46,比上年同期縮小0.05。來自農業農村部的消息稱,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逐年提高,現在已經達到60%以上。
“今年以來,鄉村全面振興取得積極進展,農業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發展保持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勢頭,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表示。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在新征程上,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一幅幅科技興農、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正奮力譜寫“三農”壯麗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