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素有“北國江南、塞外蘇杭”之稱的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蘭屯,秋高氣爽、田野金黃。扎蘭屯中和鎮福興村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農牧科學研究所示范區內,800畝大豆已經進入收獲期,干黃的葉子已脫落大半,豆稈上結滿了鼓鼓的豆莢,一株株、一排排,整整齊齊、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邊。
9月20日-21日,在第7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前夕,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聯合呼倫貝爾市農牧科學研究所、扎蘭屯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舉辦了“2024年農民豐收節-扎蘭屯大豆豐收節”活動。
“這里種植的是蒙豆1137,這是我們選育大豆品種,具有高產、優質、抗病的特點,已成功入選國家主導糧油品種。”呼倫貝爾市農牧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賓成自豪地說,為了解決大豆產業突出的品種問題,該所經過30多年努力,共培養60多種適應性強的大豆,今年示范區種植了3種高油高產品種。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彩龍是一名長期駐扎在扎蘭屯的大豆栽培專家。他指出,大豆要獲得高產,需要從品種選擇、種子處理、播種質量、水肥管理以及低損收獲等多方面協同,通過技術集成,大豆產量突破200公斤/畝就不是難事。
在福興村的大豆示范區內,大豆專用控釋肥料引起了與會農戶關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楊相東為大家現場講解了大豆專用控釋肥料的特點。
“這款大豆專用控釋肥料有三大特點,分別是根據大豆養分吸收特性配置氮磷鉀比例,配方專用;采用包膜技術控釋氮肥緩慢釋放,作為底肥一次施用,既不影響大豆結瘤,還能滿足全生育期的養分供應;肥料利用率高,在最優化利用的基礎上減少肥料20%的用量,依然可以獲得高產。”楊相東說:“農業種植中,肥料施用不合理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我所通過大量的工作,將控釋技術和養分專家系統相結合,把4R施肥原則即‘施肥量、品種、時間和位置’很好地整合到作物專用控釋肥料產品中,很好地解決了養分高效利用這一科技難題。”
“近20多年來,由于種植面積下降和消費增長,大豆成為我國進口量最大的農產品,去年進口達到1億噸左右。農業農村部從2019年起實施大豆振興計劃,通過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水平,提高產品品質,提高我國大豆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增加國產大豆的有效供給?!被顒蝇F場,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李文娟提到,大豆產業振興涉及育種、栽培、收獲、貯藏、加工等多個環節,而育種、栽培和施肥是最基礎的環節。
專程趕來參加活動的種植大戶郭景亮,是扎蘭屯市浩饒山鎮錦耀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目前經營、托管土地約5萬畝?!敖衲?,我種的大豆施用了普通的復合肥,以及自己配制的摻混肥,但是忽視了氮磷鉀養分配方配伍的問題。通過今天的田間課題,我學到了大豆養分吸收的特點,也明白了大豆專用控釋肥料的優勢。明年我要進行科學配肥,并計劃施用大豆專用控釋肥料?!彼吹绞痉短锏拇蠖苟掗L、節多,豆莢飽滿,豐產在望的景象,對科學種田感觸很深,尤其對大豆專用控釋肥料表現出濃厚興趣。
“通過扎蘭屯大豆示范田的測產活動,我們看到了一系列讓人振奮的豐收成果。優良的大豆新品種,在大豆專用肥料加持下,達到畝產509.2斤的單產水平,可以說科技進步對大豆產業振興的作用非常突出?!痹m屯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相關負責人相信,通過示范區的大豆示范和推廣,這里總結出的配套種植技術將能夠在其他大豆主要產區得到推廣應用,從而助力我國大豆產業振興穩步實現。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