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崗村“大包干”,到今天“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改革深刻改變了中國農村,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改變了億萬農民的命運。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要靠深化改革。《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農業農村改革著墨之多、篇幅之大、地位之重,凸顯進一步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2025年“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強調“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既顯示深化改革的堅定信心和決心,也表明解決“三農”發展難題,根本要靠深化改革的必然性。
實現鄉村振興,要靠深化改革。“三農”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系統布局了以深化改革解決農業農村底子薄、欠賬多、短板突出的問題,以優先破解與“三農”相關的不充分、不平衡、不可持續、循環不暢、不公平等發展難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著眼于農民與土地關系更穩固、增收途徑更多、上學看病養老更有保障,著眼于農業農村科技、冷鏈物流體系、縣域消費等領域釋放新紅利,改革的主線、底線、紅線更加清晰。要靠改革破解發展動力不足的難題,破解收入、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城鄉差距大的難題,破除農業農村經濟循環壁壘,破解種糧務工就業群體發展機會不均難題。要靠改革夯實小農戶同步進入現代化的體制機制,構建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的制度體系。
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要靠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要求把生產力提高作為發展的內在動力。目前距離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只有11年時間,到本世紀中葉建成農業強國也只有20多年時間,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將深化農村改革貫穿全篇,總體框架可以概括為“兩個持續、四個著力”。“兩個持續”就是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四個著力”就是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著力推進鄉村建設、著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著力健全要素保障和優化配置體制機制。這些舉措從黨中央關心關注的重大問題、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既著眼當前,部署今年“三農”工作中必須抓緊抓好的一些要事實事;又放眼長遠,著力健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落實這些舉措,要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推動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農村地區更加繁榮、農民生活更加紅火。
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要靠深化改革。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所需要的各項改革舉措關聯度高、協同性強,既不能單打獨斗、單兵突進,又不能打亂仗、眉毛胡子一把抓。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必須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以深化農村改革為主線,通過土地、金融、科技等要素聯動破解鄉村振興瓶頸。諸如,生產、價格、消費、貿易等領域協同措施,辦好小學、提升醫保報銷比例、提高養老金、嬰幼兒照料等領域同步安排等,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改革邏輯從單項突破邁向系統集成。接下來,要堅持好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把握好各類政策工具的協同性,以工農協調發展、城鄉共同繁榮為目標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