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一場大豆田間開展的技術培訓,不僅吸引了眾多種植大戶參觀學習,而且得到外國農業專家的高度關注。當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簡稱“作科所”)主辦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觀摩會在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舉行,展示了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的科技力量。
觀摩會上,作科所科研團隊打破傳統培訓界限,直接將課堂搬進項目示范田,讓種植戶一邊觀摩技術示范田,一邊學習示范田的技術。從種子包衣處理到勻密精量播種,從水肥精準調控到航化一噴多促,綠色病蟲防控到機械低損收獲,每一項關鍵技術措施都通過現場演示與講解,直觀展現在農戶眼前。
“以前培訓都是在會議室里聽專家講,現在培訓搬到田間,親眼看到田間長勢,心里更有底了!”種植大戶信和明說。他表示,通過“田間課堂”培訓模式,不僅學到了實實在在的技術,還見證了新技術模式帶來的效果。農戶們紛紛表示,這樣的培訓方式讓他們信心倍增,對大豆種植增產增收種植充滿了信心。
外國專家進行觀摩并開展技術交流。
據介紹,此次觀摩的外國專家來自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中國與歐盟基于自然解決方案的農業養分管理和可持續轉型”項目歐盟方團隊,共有英國、德國、瑞士、丹麥、匈牙利等5個國家6家機構19人。他們表達了對“田間課堂”培訓模式的肯定和贊嘆。來自英國洛桑試驗站的西蒙·威爾科克教授表示:“這是我在中國見到的新型技術推廣模式,其高效、直觀的特點令人印象深刻,這為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作科所副研究員徐彩龍表示,項目示范田與“田間課堂”的有機結合,有效促進了農業科技的普及與推廣,推動我國大豆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