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農業部提出綠色增產概念后,中國農科院圍繞著“一控兩減三基本”這一核心目標任務構建了小麥生產技術模式玉米生產技術模式,并在武城縣建立了10萬畝“噸半糧”示范現場。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黃長玲告訴記者,利用綠色增產綜合技術玉米實際畝產可達800公斤以上,按收購價每公斤2元計算,每畝種植收入1600元。扣除機械、種子、農藥、肥料等物化成本每畝約420元、人工投入每畝300元,每畝純收益880元左右。
“這樣的技術不僅節本增效還容易掌握,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武城縣農業局局長張學豐告訴記者,玉米的綠色增產技術,具體來說就是:“優良品種優質包衣種子+科學播種+綠色防控+化控抗逆+適時晚收+收儲減損+全程機械化+全程信息化管理”八配套,“搶時+測土配方肥+增施有機肥+深松免耕+多層施肥+等行密植播種”六融合,“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四結合。這些技術聽起來很復雜,其實很多都是當地農戶常用的,對他們來說易學易用,由中國農科院牽頭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把他們有機集合在一起,起到了“1+1>2”的作用。
武城縣為民糧棉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李慶雙舉了一個例子,他的兩塊對照田一塊釋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另一塊用農藥防治,結果用赤眼蜂防治的地塊玉米被害株率比對照田少了一半,而兩種防治方式成本幾乎相同,僅此一項技術平均每畝可減少農藥使用1公斤。他的1000多畝地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深松免耕多層施肥等綠色增產綜合技術,實現了化肥使用量減少10%的同時增產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