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國際生物防治組織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下稱植保所)、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農藥與生物防治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的“第一屆國際生物防治大會”在京開幕。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院士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在生物防治領域的相關研究和應用已取得很大的進展,突破了多項生物農藥的關鍵技術與產品生產工藝。中國現有260多家生物農藥生產企業,約占全國農藥生產企業的10%,生物農藥制劑年產量近13萬噸,年推廣應用生物防治技術面積約4億~5億畝次。其中,植保所創制了全球第一個植物免疫蛋白質生物農藥——阿泰靈,建立了800噸/年蛋白質農藥生產線,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唐華俊說,綠色、生態和健康發展已成為全球發展的主旋律,本屆大會主題“生物防治與人類健康”很好地契合和響應了這一全球發展主旋律。中國政府宣布,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將有害生物綠色防控率提高至40%以上。
國際生物防治組織(IOBC)主席HEIMPEL George在致辭中指出,大會通過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加強合作,共享成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傳播。通過生物防治領域的深度合作,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
據植保所副所長邱德文研究員介紹,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生物農藥有效成分登記超過90種,登記產品約3000個,占農藥市場份額的5%;主要商業化產品有蘇云金桿菌、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木霉菌、印楝素、阿維菌素、井岡霉素和春雷霉素等。
目前全球生物防治技術及產品在農業有害生物防控中份額已超過15%。國際農化巨頭如美國杜邦、德國拜爾、瑞士先正達等通過收購生物科技公司進軍生物防治行業,極大地促進了生物防治的發展。
全球40余個國家的800多名生物防治領域的科學家參加了此次會議,分15個專題開展160余個學術報告。開幕式由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吳孔明院士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