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將至,春季田間管理即將拉開大幕。近日,農業部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肖世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特別提出:在春季田管過程中,一定要特別注意新引進品種。
記者:為什么要提特別注意新引進品種的春季肥水管理?
肖世和:2005年春,黃淮麥區小麥不同程度凍害面積達500萬畝,主要原因是新品種推廣過程中的布局出現問題,有些春性品種在南部地區表現正常,向北推廣到適宜種植半冬性品種的地區,遇到低溫就受凍害。一般說來,生態條件,如土質(高產田還是低產田)、水分(旱地還是水地)、溫度(是否有低溫出現)都能影響品種表現,新品種到了一個新地方能否適應,需要有一個觀察時間,因此需要特別關注。
記者:近年來大規模推廣的小麥新品種有哪些?與常規品種相比,新推廣品種的春管風險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肖世和:近年來大面積推廣品種中,濟麥22、良星99、石麥15、衡觀35等,具有一定抗旱性;良星66、泰麥18、石新828、邯6172、矮抗58、周麥18、周麥16、周麥22、豫麥49、眾麥1號、煙農19、鄭麥9023、揚麥16、淮麥20、皖麥52、泛麥5號、小偃22以及優質麥品種揚麥13、鄭麥366、西農979等這23~25個品種都具有較好的穩產性,目前在適宜地區播種面積共約1.7億畝,是當前小麥生產的主體。
與常規品種相比,上述品種以及其他300多個面積較小的新推廣品種面臨的首要風險是在不適宜地區種植,阻礙了良種良法配套。例如低產田種高產品種,旱地種水地品種,造成不協調。其次,跨區域盲目引種也會造成減產。例如,非常好的大面積品種濟麥22引種到江蘇感染紋枯病,矮抗58到湖北感染赤霉病,周麥18到山東、鄭麥366到河北都遭遇凍害。所以春季管理要特別關注可能出現問題的品種。另外,一些新品種在試圖擴大面積的流動中造成的災害無法追究責任,建議進一步細化品種布局,加強責任監督與管理。
記者:在今年的氣候條件下,這些新品種的春季田間管理應著重關注什么?
肖世和:黃淮麥區近年來大面積新推廣的品種主要是濟麥22、百農AK58、周麥22、鄭麥366等,都是優質高產品種,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嚴重問題。在今年氣候條件下,特別要注意因地、因時、因苗及時澆水施肥,春管中要做到先促弱苗、后管壯苗,對個別旺苗要及時采取鎮壓、劃鋤等措施。舉個例,如果需要高肥水條件的水地高產品種種植在易旱、瘠薄的低產田上,很可能就不能充分發揮高產品種的作用,就需要加以特別關注,一旦遭遇干旱需要及時澆水,缺肥時需要及時追肥等等。(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