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動物血吸蟲病團隊與青島立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日本血吸蟲抗體檢測試紙條”獲批國家一類新獸藥注冊證書。這一創新成果的取得,對于實現血吸蟲病大規模篩查和現場及時檢測具有重要意義,將有效推動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并為實現2030年全面消除血吸蟲病的目標提供有力支持。
流行時間久,檢測難度大
日本血吸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感染日本血吸蟲的家畜是血吸蟲病在人畜間流行的重要傳染源。家畜感染血吸蟲后,常表現為消瘦、衰弱,甚至死亡,對畜牧業造成重大損失。人類一旦感染,可能出現發熱、肝脾腫大等嚴重癥狀,長期感染則可能引發肝功能損害,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裂體科血吸蟲的種類有86種,寄生于人體及哺乳動物的血吸蟲可分為4大類,即日本血吸蟲類、曼氏血吸蟲類、埃及血吸蟲類和印地血吸蟲類,共計19種之多。血吸蟲病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流行于亞洲、非洲、加勒比和南美洲。全球已有78個國家和地區報告存在血吸蟲病傳播,全球大約有7.79億人面臨感染風險,2019年至少有2.366億人需要獲得血吸蟲病預防性治療。
“在我國,血吸蟲病主要以日本血吸蟲病為主要流行類型。” 國家動物血吸蟲病參考實驗室動物血吸蟲病團隊骨干專家、日本血吸蟲抗體檢測試紙條主要完成人朱傳剛博士告訴記者,血吸蟲病在我國有久遠的流行歷史。該病主要流行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影響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二十一世紀,農業農村養殖業蓬勃開展,血防監測任務加重。因此,開發一種快速、準確、便捷的血吸蟲抗體檢測方法,對于防控該病具有重要意義。
日本血吸蟲與大家通常理解的寄生蟲有所不同。“我們一般認為寄生蟲多存在于體內或者體外,比如蛔蟲可能在腸道之中。血吸蟲并不在腸道或體外,而是存在于血液之中。”朱傳剛表示,血吸蟲的危害性正在于它存在于血液之中,這使得人們很難直接觀察到它。它們會在血液里進行排卵,一對血吸蟲成蟲一天大約能排出2000個卵。這些卵通過血液循環,大部分會到達肝臟,很小一部分會進入腸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腸道的這些蟲卵會通過糞便排出體外。
以前的血吸蟲檢測方式主要是通過檢查糞便中的蟲卵來進行,蟲卵遇水后會產生毛蚴,可以作為檢測判斷的依據。但是,排出的蟲卵數量往往很少,這就使得檢測變得非常困難,尤其是當檢測對象是如牛羊等動物時,難度會更大。
檢測試紙條靈敏性高、特異性強
作為重要的保蟲宿主,家畜成為潛在的血吸蟲病流行因子,快速簡便地監測家畜血吸蟲的動態變化,對于制定合理有效的血防措施至關重要。曾參與“日本血吸蟲抗體檢測試紙條”研發、現任職華南農業大學的許瑞博士告訴記者,過去,通過增加檢查次數、增加檢查糞量,來提高檢出率。家畜檢查糞量提高至30-50克或更多,這樣,檢查次數發展至一送三檢及三送三檢,成為常規糞檢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采樣次數不斷增多,采樣困難,樣品不合格的情況很多,加上水洗沉淀所用器材多,用水量大,糞檢勞動量大。通常五六個人一天下來最多檢測200個樣品。
“‘日本血吸蟲抗體檢測試紙條’采用純化的日本血吸蟲蟲卵可溶性抗原作為檢測抗原,具有靈敏性高、特異性強的特點。” 合作研發單位、青島立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孫學強博士表示,在農業領域,我國目前尚未有相關產品獲得相應的批號,“日本血吸蟲抗體檢測試紙條”獲批國家一類新獸藥注冊證書屬于首創。
該試紙條采用鏈球菌蛋白G標記,可以和牛、羊、兔、鼠,人等多物種結合,可以對疫區的多種家畜進行檢測,無需根據家畜種類更換不同的標記抗體,能做到多物種的血吸蟲病檢測。層析試紙條方便快捷,只需取出5微升血液樣本,加入生理鹽水中稀釋混勻,再用試紙條進行測試即可,10分鐘內便可判別結果。
目前,我國正處于血吸蟲病控制與消除的關鍵階段。“今年,我們國家要求在農業領域盡可能地對血吸蟲抗體進行檢測,以高效、準確地開展大規模篩查工作。”朱傳剛介紹,這款產品將更好地服務于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各省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BC),以及市縣級的農業和衛生監測站,他們承擔著重要的監測任務,因此對于抗體檢測技術的需求更為迫切,也更有可能購買和使用相關的檢測產品。
據了解,該試紙條的研發始于2014年,2016年完成實驗室研究。目前,團隊正與青島立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開緊密合作,加速這項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朱傳剛表示:“接下來,我們將對相關人員開展檢測培訓,并結合實際需求,研究如何將抗體檢測產品與現有的防治措施有效結合。同時,對產品的應用效果進行評價,不斷完善和優化血吸蟲病的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