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2021年工作會議在京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院推廣新品種300余個、新產品700余個、新技術200余項,20余項技術被農業農村部納入農業主推技術,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重大貢獻。
會議介紹,2020年,中國農科院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院所改革發展,如期高質量完成了各項任務。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選育與推廣了“華浙優261”水稻、“中麥895”小麥、“中黃6106”大豆等一批主糧品種,有力支撐“藏糧于技”。推動非洲豬瘟疫苗研發進入臨床三期,研發草地貪夜蛾高效精準監測預警技術,研發國內首款雞全基因組選育芯片,創制抗球蟲新獸藥,實現農藥殘留手機拍照快速檢測。組織實施油菜、馬鈴薯、生豬等14個產業高產高效技術集成示范,示范區種植業平均增產28%,節水35%,節肥25%,節藥30%,畝均節本增效400元,示范區養殖業節本增效達30%。
2021年,中國農科院將加大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力度,推動綠色技術集成與示范應用提檔升級,扭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強基礎;推行科研任務清單制,抓好國家重大項目立項與實施管理,強化重大科技成果培育,扎實推進國家農業創新聯盟建設,加快推進農業高端智庫建設,持續提升農業科技國際合作水平;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破解科研經濟兩張皮難題;深入推進人才強院戰略,發揮好第一資源作用;提升條件平臺支撐能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深化院所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激發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