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3月12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主辦、國家谷子糜子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承辦的首屆國際谷子遺傳學會議上獲悉,谷子正發展成為禾本科功能基因組研究的新模式作物。
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家洋在致辭時說,遺傳學的不斷發展,為解決人類健康、促進生物產業、保障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保障。隨著社會進步和人類需求的不斷提升,需要不斷推動遺傳學的深入發展,而模式生物在引領重要的科學發現和先進研究手段的不斷進步方面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谷子與玉米、高粱、甘蔗、珍珠粟、糜子、柳枝稷等禾谷類糧食和能源作物近緣,通過以谷子為模式開展功能基因研究,不僅能為解決多年來難以解析的抗旱和C4光合作用的遺傳分子機理提供嶄新的機遇,還能為研究作物的馴化和改良、抗旱性的遺傳機制、植物系統進化和應用價值基因的分離和克隆提供獨特的視角和思路。
李家洋指出,目前谷子遺傳學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面臨著諸多技術挑戰,遺傳轉化效率也有待進一步提高,亟需構建完整全面的網上遺傳信息數據庫,盡快篩選構建一批核心的研究群體和突變體庫。此次與會專家將就谷子遺傳信息網站的構建、統一規范的操作規程編寫、確立高效遺傳轉化體系、建立谷子遺傳學國際學術委員會等問題進行充分而廣泛的交流并達成積極共識,必將會為今后更加深入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禾本科黍亞科糧食和能源作物的發展帶來新契機。
據了解,本世紀以來,谷子以其非常好的耐旱性和耐瘠薄性、基因組小、二倍體、生育期短等特點,受到國際遺傳學界的高度重視,在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都啟動了谷子和狗尾草遺傳學研究。我國谷子研究科學家在世界性的谷子遺傳學研究熱潮中,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國家谷子糜子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為主,在谷子基因組測序、單倍型圖譜構建、全基因組重要性狀關聯分析、數據庫構建等方面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