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自我,是人類千百年來的期盼。在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的迅猛發展大背景下,智慧農業的種子正在無數先行者與變革者的精心培育下生根發芽,極大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同時,為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前進之路。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在智慧農業等領域加快核心技術攻關與裝備創制應用。農業機器人是智能農機裝備的一員,是人的四肢在農業場景中的延伸,它將人與土地剝離,再將其二者更好地融合,成為了智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坐落于浦口區的南京國家農創園,以打造“農業硅谷”為目標,智慧農業是其三大主攻產業之一。2020年11月20日下午,在“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召開期間,國家智能農業機器人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暨國農機器人產業創新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南京國家農創園隆重召開。
這片具有現代農業先導性及示范性的科創“福地”,正借智能農業機器人高速發展之際,謀劃著更廣闊的藍圖。
“強強聯手”加速產業發展
國家智能農業機器人科技創新聯盟總部位于南京農創園內,由國農機器人產業創新研究院牽頭,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創園等共同組建。“該聯盟作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框架下成立的專業性聯盟,匯聚了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將有利于農業機器人卡脖子技術聯合攻關及場景化落地應用。”農業農村部科教司二級巡視員張文在致辭中表示。
農業農村部科教司二級巡視員張文
作為聯盟理事長,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孫坦就如何辦好農業智能化、發揮聯盟平臺作用,提出四點要求:一要發揮學科交叉優勢,推動農業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進步;二要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助力地方經濟發展;三要建立農業智能機器人應用服務體系規范,打造農業生產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流程,加速推動智能機器人在國內農業生產上的實施應用;四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動中國農業智能裝備“走出去”。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全國首家、華東唯一一家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科創中心的南京農創園,聚焦“高科技農業企業、高水平科研團隊、高質量基金、高轉化性科技成果”,圍繞趙春江等知名院士團隊,集聚了農信互聯、深農智能、佳格大數據、江蘇智慧農業、極目機器人、三豐智能、阿農物聯網等一批優質企業,落戶了江蘇省農業農村大數據指揮中心,緊扣農業產業鏈與多種業態,構建智慧農業“全景圖”。
“此次聯盟落戶農創園,將是一次國家級農業科創中心與國家級平臺的‘強強聯合’,必將加強農業機器人研究與產業發展交流,為農業機器人領域提供方向性指導,也必將增強農創園發展智慧農業的信心和決心。”浦口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禮文表示。
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禮文
在活動現場,農業農村部科教司二級巡視員張文、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局副局長周國民、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禮文共同為“國農機器人產業創新研究院”、“國家智能農業機器人科技創新聯盟”揭牌。
多方力促描繪產業藍圖
豬臉識別、茭白自動分級分揀、雙孢菇自動采摘機器人、植物病害識別系統……在活動現場,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研究員柴秀娟帶領參會嘉賓現場觀摩了國農機器人的產品運作流程,并對核心技術進行了細致講解。
為了解決農業機器人實際生產應用難題,將優良設備快速推廣至田間地頭,孫坦現場發布了國農機器人產業創新研究院商業計劃書,致力于果園、溫室、畜牧等行業應用場景的農業技術裝備研發與產品推廣,真正實現農業生產的節本、提質、增效。
孫坦表示,國農機器人擁有機器視覺底層算法、機器人設計研發、場景化落地應用三大技術優勢及從點到面的數據資源建設優勢。“與此同時,我們將借助南京國家農創園、國家智能農業機器人產業創新聯盟與國家數字種植業創新中心的多平臺協同效應,快速推進國農機器人的產業化、商業化發展。”
“南京國家農創園的創立就是為了解決農業產業領域的痛點和難點,推動農業科研和產業的緊密結合。”農創園管辦主任周蓉蓉指出。近年來,農創園通過建立人才引進和技術合作機制、線上線下搭建“一站式”服務中心、引入高水平基金等多層次舉措,培育優質創新創業生態,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可能,為產業發展拓寬空間。
可以想見,通過社會各界的攜手力促,一幅“高效、安全、智能”的農業機器人發展圖景,將在農創園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