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面向發展需求 助推增產增收
近年來,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面向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需求,強化科技創新,研發了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解決了農業發展的一些重大關鍵技術瓶頸,在生產上發揮了重大作用,科技創新屢建奇功。國稻系列超級雜交稻品種、玉米單交種浚單20、雜交油菜中油雜11等品種,以及水稻、小麥、玉米豐產高效關鍵技術等都得到了大面積推廣,獲得了2011年度國家科技獎,特別是超級稻推廣面積達到1.1億畝,并首次實現單點畝產900公斤目標。水稻體系是50個國家產業技術體系之一。水稻體系自啟動建設以來,通過重大成果的研發和推廣,為大幅度提高水稻單產作出了貢獻。“十二五”期間,水稻體系將根據國家和產業發展需求,實施“推進粳稻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等13項重點任務,涵蓋品種篩選、技術研發、生產加工和經濟分析等水稻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目前各項任務均進入實施的關鍵階段。
在農業部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行業科技專項、重大專項等項目立項和評價機制引導下,我們轉變觀念,走出了實驗室,走進了田間地頭,立足產業、服務生產,將農民的問題變成新的研究課題,全力助推增產增收。我們深深地感受到:農業科技,沾土就靈;農業科技人員只有走進田間地頭,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近年來,在不斷發生的南方春季低溫雨雪冰凍、西南大旱等突發、重發災害面前,我們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調整品種結構、開展集中旱育秧等技術措施,指導當地農民開展生產自救,減少因災損失;在每年農業生產的關鍵技術環節,我們都能夠針對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生長特點和災害發生規律,把圖文并茂、清晰標明生產各個環節的作業要點、時限要求、技術指標的技術明白紙發放到農民手中,簡稱“一紙通”;把各級農業科技專家的電話向農民公開,隨時接受電話咨詢,答疑解惑,稱為“一線通”;當天趕赴重大病蟲害、嚴重自然災害現場,科學指導農民抗災自救,稱作“一天通”。
借助于水稻產業技術體系的人才資源和團隊凝聚力、號召力、輻射力,我們狠抓技術指導和培訓。每年組織各類培訓班、技術講座等800余期(次),培訓基層技術人員2萬多人次、種稻大戶和農民10萬余人次,發放技術規程、明白紙等300萬余冊(份),為加快推進水稻科技快速進村、入戶、到場、到田,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中國水稻研究所,我們還啟動實施了“百名專家聯百縣行動”,全所100多名科技人員對接全國110個水稻生產大縣,大力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及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和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了農業科技的定位、定向和定性問題,強調了農業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支撐作用,給了我們農業科技工作者堅定的信心。我們要深入領會并貫徹落實好本次會議精神,緊緊圍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目標,以科技促增產、促增收、促發展為己任,立足本職,不辱使命,扎實工作,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以豐碩成果創造農業科技的輝煌未來!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