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花青素和蝦青素的玉米、自帶茶香的口罩和牙膏、手機一掃就能檢測農殘的試紙條、種類豐富的蔬菜、瓜果和花卉……6月26日,中國農科院啟動第四屆農科開放日活動。活動展出了眾多農業科技新成果,米面油、肉蛋奶,花果茶、棉麻日用品等,全方位展現了中國農科院科技支撐農業穩產保供取得的豐碩成果。
本屆“農科開放日”以“心懷國之大者 科技服務生活”為主題,聚焦種子、耕地、生物安全、農機裝備、綠色低碳、農村發展等重點領域。啟動儀式后,全國35個院屬單位結合自身研究特色,開展科普解讀、動手實驗、耕作體驗等百余項豐富多彩、妙趣橫生的活動,邀請社會公眾走進實驗室、試驗田、種質庫等重要農業科研設施,讓大家近距離感受農業科技的神奇與魅力,激發大家對農業科學的興趣和熱情,在青少年的心里播撒下農業科技的種子。
科普中學習——科技為現代農業保駕護航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祁陽紅壤實驗站以“號脈紅壤六十年 定位監測護良田”為主題開展活動,啟發公眾“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為讓參加活動的同學們真正“看到科學,摸到科學”,祁陽站科研人員帶領大家參觀了祁陽站科技創新成就展,祁陽站四合院科普陳列館。在互動體驗環節,同學們體驗了樣品采集、pH值測定、分析數據等科學研究過程,激發了同學們對農業科研的興趣。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本次活動,大家增強了對自然、對土壤的敬畏,感受到了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今后一定要熱愛土壤、呵護土壤。
農業生產也離不開綠色植保。中國農科院植保所舉辦了“體驗智慧植保技術·學習食品安全知識”科普專場活動。活動采取“科普游園會”的形式,線上直播與線下游園同步開展。農藥研究中心閆曉靜研究員“變身”主播,以第一視角帶領線上觀眾學科普知識、逛科普展覽、做科普游戲,讓公眾直觀近距離感受農業科研魅力、體驗智慧植保科技、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在科學知識區,小朋友和家長們通過聽農藥科學講堂、看農藥科普視頻、參與科普知識問答的形式了解了農藥的前世今生,對農藥有了科學理性的認識。在科普展覽區,通過集中講解和實物展示,小朋友們近距離觀察了五顏六色的種衣劑、神奇高效的納米農藥、高大上的無人機施藥裝備以及10分鐘就能知道農產品中有沒有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卡,加深了公眾對智慧植保的認識。在科普游戲區,小朋友的熱情空前高漲,通過動手參與配置凝膠農藥制劑、移栽黃瓜番茄苗、制作微生物平板、拍攝農機照片等幾個小游戲,增強了小朋友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在小朋友心中播下了科學的種子。
農藥研究中心主任董豐收研究員表示,整個活動寓學于玩,讓小朋友們通過觀察、動手、思考等參與方式,培養科學意識,塑造科學精神,開闊科學眼界,同時提供一個深入了解植物保護學科的機會,希望更多人投身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
近距離體驗——農業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當咬下番茄的第一口,汁水在唇齒間流出,香味四溢。這些香味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被你感知到的?基因組所講解員呂亞清講述了農業科研人員不斷探索“童年味道”的番茄。
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邀請公眾品鑒了最新培育的桃、葡萄、櫻桃、甜瓜等特色優良果品。果樹專家講解了為什么水果好看又好吃,因為是經過科學家進行選育過的優良品種,這些都離不開農業科技的支撐。
如何食用到健康安全的“中國好油”?油料所從轉基因安全、成分安全以及營養健康3個方面對食用油的安全健康進行科普知識講座,倡導健康安全吃油。
茶葉所帶領大家了解和體驗茶葉從種植到采摘,再到品飲和深加工產品的整個產業鏈。一片葉子經過精深加工的科技成果應用在日常吃、穿、用等方面的各類產品。
如今走進農產品市場,魚肉海鮮、禽蛋蔬果,琳瑯滿目,應有盡有。隨著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我國農產品品種越來越豐富,優質農產品數量不斷增加。安全健康、品種豐富的產品背后,正是科技支撐現代農業發展帶給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活動中啟蒙——童心里播下農業科技的種子
生物所圍繞“童心筑夢,探索未來”主題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普系列活動。許多人對于生物技術的認知局限,“高精尖”不可觸摸,其實,生物技術的研究范圍很廣泛,大到基因、細胞、遺傳,小到日常生活中的釀酒、食品、制藥都有生物技術的“身影”。 “科普新星秀”微講演賽以5分鐘科普小課堂的形式,由青年科研人員進行講演,講演內容涵蓋超能微生物、植物睡覺、種子休眠和玉米家族等話題,精彩有趣,啟智有益,讓大家對生物世界的神奇有了更深的感受。現場邀請25組家庭作為“星鑒官”投票評比,結合同期進行的線上投票結果,評選出了最受歡迎的“科普之星”。
“科普集市游”上6個實驗游戲攤位各顯身手,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受到孩子們的熱烈歡迎。“識種子辨植物”的展臺前,孩子們識別各種作物的種子和植株,認識主要農作物、了解作物生長知識;“顯微鏡下的世界”帶領孩子們進入微觀世界,觀察細菌和真菌的細胞形態,從平板上觀察微生物菌落,真切探知微生物和我們生活的關系。“自己折出DNA”的攤位上,老師帶領孩子一邊巧手折疊出DNA,一邊講述DNA雙螺旋的故事;”植物會發光”小實驗中,可以在暗箱內觀察表達熒光蛋白的植物種子;通過“誰動了我的奶酪”小實驗可以現場制作奶酪,親眼見證凝乳酶的作用,更了解酶制劑的特別;“10秒香蕉冰淇凌”展示液氮速凍,讓大家了解速凍食品保鮮的原理,還能品嘗到不一般的香蕉冰淇淋。小小實驗,既體會動手的樂趣,更能感受生物科技神奇。
科技是未來,而孩子是希望。“科學夢想繪”繪畫區孩子們書寫自己的活動感受和寄語,繪畫自己的科學夢想和展望。科學星光為孩子們播下一顆科技的種子,點亮童心,筑就夢想。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表示,中國農科院長期堅持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手抓。一方面團結帶領全國農業科研力量,在重大科技攻關、重大成果推廣應用等方面不斷取得優異成績,另一方面組織專家走到田間地頭,為農民和基層農技工作者送去急需的農業科學知識、先進的種植養殖加工技術,傳播農業科技信息,播撒科學種子,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科技貢獻率。科技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而良好的科普是營造良好環境、促進科技創新的關鍵。今年,中國農科院繼續開展“農科開放日”線下科普活動,就是要堅持履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社會責任,通過“農科開放日”等科普活動,傳播科學知識,示范科學方法,倡導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厚植科技創新土壤,推動國民科學素質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