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國家863重大生物科技成果軍轉民用
[科技日報]比亞酶開啟綠色生物洗消“酶”時代
發布時間:2015-10-26
|來源: 趙英淑|作者:《科技日報》2015年10月26日
作為一種蛋白質類活性酶,比亞酶采用降解原理,切斷有機磷農藥大分子分子鏈,使原本不溶于水的高毒性農藥大分子,脫毒成為無毒、可溶于水的小分子,從而徹底去除農藥殘留,且降解后不產生二次污染。
目前,世界上掌握用生物酶降解有毒化學物質技術的國家只有美國和中國。
“比亞酶的普及,并不僅僅是從實驗室走進生活,更是開啟了生物洗滌4.0時代;比亞酶走向民用市場,是家庭洗消行業的升級和新趨勢,是食品安全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可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日前,在“國家863重大生物科技成果轉化高端制造產品高峰論壇”上,業內專家以“共享美好生活,比亞酶開啟綠色生物洗消新時代”為核心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對比亞酶給予高度評價。
那么,比亞酶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研制成功的?又是怎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并實現軍轉民用?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比亞酶的研發專家伍寧豐,將其產業化生產并實現軍轉民用的關鍵推手——北京森根比亞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丁毅。
——研發—— 采用酵母菌發酵
比亞酶的來頭可不小,它是國家863重大生物工程項目——有機磷降解酶的高科技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范云六領導的研發團隊,歷經六年半時間,潛心研究完成,并于2006年通過國家鑒定。
伍寧豐告訴記者,作為一種蛋白質類活性酶,比亞酶采用降解原理,切斷有機磷農藥大分子分子鏈,使原本不溶于水的高毒性農藥大分子,脫毒成為無毒、可溶于水的小分子,從而徹底去除農藥殘留,且降解后不產生二次污染。所以,比亞酶不僅可以洗凈被有機磷有毒化學品污染的食物,且可將食物農藥殘留物直接降解至無害。
目前,世界上掌握用生物酶降解有毒化學物質技術的國家只有美國和中國。在美國,這種酶要從動物內臟中提取,產量少、穩定性差,故僅能小范圍用于軍事用途。中國則從土壤中提取,產量高、穩定性好,能夠實現民用。
“我們利用國際上公認的具有安全性的酵母菌,通過發酵,采用分離提取、純化精制等生產工藝,生產比亞酶產品。這種比亞酶產品溶解后溶液清澈透明,經過毒理學實驗檢測,無毒、無皮膚變態反應。”伍寧豐說。
比亞酶的橫空出世,為成功破解農藥殘留難題找到了一條出路。
——轉化—— 按照高標準生產
這樣一項“863”高科技成果,是如何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一次性轉讓給企業的呢?
成果通過鑒定后不久,伍寧豐和企業老總聊天時,提及比亞酶可用作軍用神經毒劑的洗消。聽者有心,北京森根比亞公司的董事長敏銳地洞見了比亞酶的未來應用前景。
在北京懷柔雁棲工業開發區,森根比亞選了廠址,配備了電力、水、高壓蒸汽、排污等設施,建立了現代化生物發酵廠房,所有的發酵設備均采用特種不銹鋼材。2008年年初,在歷經近兩年建設后,廠區生產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同年生產了第一批酶活性較高的比亞酶(有機磷降解酶)。經北京食品安全監測中心、疾控中心監測,這種產品對敵敵畏、甲基對硫磷等有機磷劇毒農藥的降解效果良好,降解率可達70%—100%,產品無毒,無腐蝕,無二次污染。經奧組委批準,該產品被納入食品安全保障系統,其高酶活產品被公安部門指定為京津冀等7省市安全保衛使用藥劑。
在開始工業化生產中,對酶活不斷增長和酶活表達量不斷增高,大家非常高興,甚至欣喜若狂。但是,等進行過濾時,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酶活高了,其排泄物也大量增加,其結果是,生產的酶與排泄物混在一起,無法過濾。第一次生產,就把從德國進口的多組膜全部毀掉,整個車間彌漫著生物酶的味道。得不到過濾的酶液,從破裂的膜中滲出,流了一地。最后,還是在基地直接生產的工程技術人員,找到了克服這一難題的關鍵。
“現在,我們終于知道,有機磷降解酶必須在GMP生產條件下,進行無菌生產。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質量。目前,生產基地已達到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及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標準。”丁毅說。
——推廣—— 實現軍轉民用
作為目前我國唯一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生物酶農藥降解技術,早期比亞酶生物技術成果,僅僅應用于部隊、北京奧運會食品安全保障、國慶60周年活動等軍事國防和國家重大活動的特勤安保。但是,鑒于我國目前農藥殘留危害嚴重,實現“比亞酶”商品化生產,讓“比亞酶”成為國人餐桌上的最后一道防線勢在必行。
作為一家從軍工企業轉型而來的公司,森根比亞生產的具有高技術含量的比亞酶,已經獲得市場的高度認可。據董事長介紹,公司利用比亞酶生物技術,參與處理海南毒豇豆事件,幫助某出口企業解決了所出口蘑菇、大蒜、蘋果等農藥殘留不達標問題。最近,在天津“8·12”爆炸事件發生后,應天津應急辦要求,直接參與了現場洗消工作。
目前,比亞酶產品已經民用化,不僅以比亞酶果蔬洗滌劑出現在市民日常生活中,還被用做農作物種植以及土壤改良等領域。商務部調查顯示,我國有90%的農業及食品出口企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而用“比亞酶”進行處理將很好地改善這一問題。
對種植業從業者來說,比亞酶能夠幫他們解決殘留農藥或者化學去農殘帶來的二次污染問題。
擁有863高新技術成果的桂冠,“比亞酶”不僅走出了實驗室,還完成了軍轉民用的華麗轉身。
——相關鏈接—— 助力茶葉農殘達到歐盟標準
出口到歐美等地區的茶葉,對農藥殘留量的檢驗標準非常嚴格。一直以來,要將農藥殘留控制在歐盟地區標準,讓不少的茶葉商要花大力氣、大量資金來解決殘留農藥。2014年4月22日,湖南比亞酶公司就與湖南農科院、茶葉研究院進行了比亞酶田間稀釋噴淋實驗。在對田間種植生長的茶葉、采摘的新鮮茶葉進行比亞酶處理后,葉片殘留農藥含量大大降低,達到了歐盟標準(0.1PPM:),遠超過利用流動清水、化學清洗等其他去農殘手段。這也促成了很多地方茶葉研究院與森根比亞達成長久的合作關系。
目前,世界上掌握用生物酶降解有毒化學物質技術的國家只有美國和中國。
“比亞酶的普及,并不僅僅是從實驗室走進生活,更是開啟了生物洗滌4.0時代;比亞酶走向民用市場,是家庭洗消行業的升級和新趨勢,是食品安全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可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日前,在“國家863重大生物科技成果轉化高端制造產品高峰論壇”上,業內專家以“共享美好生活,比亞酶開啟綠色生物洗消新時代”為核心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對比亞酶給予高度評價。
那么,比亞酶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研制成功的?又是怎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并實現軍轉民用?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比亞酶的研發專家伍寧豐,將其產業化生產并實現軍轉民用的關鍵推手——北京森根比亞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丁毅。
——研發—— 采用酵母菌發酵
比亞酶的來頭可不小,它是國家863重大生物工程項目——有機磷降解酶的高科技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范云六領導的研發團隊,歷經六年半時間,潛心研究完成,并于2006年通過國家鑒定。
伍寧豐告訴記者,作為一種蛋白質類活性酶,比亞酶采用降解原理,切斷有機磷農藥大分子分子鏈,使原本不溶于水的高毒性農藥大分子,脫毒成為無毒、可溶于水的小分子,從而徹底去除農藥殘留,且降解后不產生二次污染。所以,比亞酶不僅可以洗凈被有機磷有毒化學品污染的食物,且可將食物農藥殘留物直接降解至無害。
目前,世界上掌握用生物酶降解有毒化學物質技術的國家只有美國和中國。在美國,這種酶要從動物內臟中提取,產量少、穩定性差,故僅能小范圍用于軍事用途。中國則從土壤中提取,產量高、穩定性好,能夠實現民用。
“我們利用國際上公認的具有安全性的酵母菌,通過發酵,采用分離提取、純化精制等生產工藝,生產比亞酶產品。這種比亞酶產品溶解后溶液清澈透明,經過毒理學實驗檢測,無毒、無皮膚變態反應。”伍寧豐說。
比亞酶的橫空出世,為成功破解農藥殘留難題找到了一條出路。
——轉化—— 按照高標準生產
這樣一項“863”高科技成果,是如何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一次性轉讓給企業的呢?
成果通過鑒定后不久,伍寧豐和企業老總聊天時,提及比亞酶可用作軍用神經毒劑的洗消。聽者有心,北京森根比亞公司的董事長敏銳地洞見了比亞酶的未來應用前景。
在北京懷柔雁棲工業開發區,森根比亞選了廠址,配備了電力、水、高壓蒸汽、排污等設施,建立了現代化生物發酵廠房,所有的發酵設備均采用特種不銹鋼材。2008年年初,在歷經近兩年建設后,廠區生產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同年生產了第一批酶活性較高的比亞酶(有機磷降解酶)。經北京食品安全監測中心、疾控中心監測,這種產品對敵敵畏、甲基對硫磷等有機磷劇毒農藥的降解效果良好,降解率可達70%—100%,產品無毒,無腐蝕,無二次污染。經奧組委批準,該產品被納入食品安全保障系統,其高酶活產品被公安部門指定為京津冀等7省市安全保衛使用藥劑。
在開始工業化生產中,對酶活不斷增長和酶活表達量不斷增高,大家非常高興,甚至欣喜若狂。但是,等進行過濾時,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酶活高了,其排泄物也大量增加,其結果是,生產的酶與排泄物混在一起,無法過濾。第一次生產,就把從德國進口的多組膜全部毀掉,整個車間彌漫著生物酶的味道。得不到過濾的酶液,從破裂的膜中滲出,流了一地。最后,還是在基地直接生產的工程技術人員,找到了克服這一難題的關鍵。
“現在,我們終于知道,有機磷降解酶必須在GMP生產條件下,進行無菌生產。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質量。目前,生產基地已達到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及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標準。”丁毅說。
——推廣—— 實現軍轉民用
作為目前我國唯一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生物酶農藥降解技術,早期比亞酶生物技術成果,僅僅應用于部隊、北京奧運會食品安全保障、國慶60周年活動等軍事國防和國家重大活動的特勤安保。但是,鑒于我國目前農藥殘留危害嚴重,實現“比亞酶”商品化生產,讓“比亞酶”成為國人餐桌上的最后一道防線勢在必行。
作為一家從軍工企業轉型而來的公司,森根比亞生產的具有高技術含量的比亞酶,已經獲得市場的高度認可。據董事長介紹,公司利用比亞酶生物技術,參與處理海南毒豇豆事件,幫助某出口企業解決了所出口蘑菇、大蒜、蘋果等農藥殘留不達標問題。最近,在天津“8·12”爆炸事件發生后,應天津應急辦要求,直接參與了現場洗消工作。
目前,比亞酶產品已經民用化,不僅以比亞酶果蔬洗滌劑出現在市民日常生活中,還被用做農作物種植以及土壤改良等領域。商務部調查顯示,我國有90%的農業及食品出口企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而用“比亞酶”進行處理將很好地改善這一問題。
對種植業從業者來說,比亞酶能夠幫他們解決殘留農藥或者化學去農殘帶來的二次污染問題。
擁有863高新技術成果的桂冠,“比亞酶”不僅走出了實驗室,還完成了軍轉民用的華麗轉身。
——相關鏈接—— 助力茶葉農殘達到歐盟標準
出口到歐美等地區的茶葉,對農藥殘留量的檢驗標準非常嚴格。一直以來,要將農藥殘留控制在歐盟地區標準,讓不少的茶葉商要花大力氣、大量資金來解決殘留農藥。2014年4月22日,湖南比亞酶公司就與湖南農科院、茶葉研究院進行了比亞酶田間稀釋噴淋實驗。在對田間種植生長的茶葉、采摘的新鮮茶葉進行比亞酶處理后,葉片殘留農藥含量大大降低,達到了歐盟標準(0.1PPM:),遠超過利用流動清水、化學清洗等其他去農殘手段。這也促成了很多地方茶葉研究院與森根比亞達成長久的合作關系。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