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2日舉行的2024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論壇上發布了《2024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全球競爭力分析》報告,其中提到,中國農業科技論文發文數量持續排名全球第一,同時“代表作”制度的推行對科研評價體系產生積極影響,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質量進一步提升,“量大質低”狀況得到改善。
該報告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科技情報分析與評估創新團隊研制,基于2019—2023年論文和專利數據,對中國、美國、英國、德國等22個農業代表國家及其機構的整體農業科技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周清波介紹,在農業科技領域,CNS期刊發文量排名從全球第三提升至第二、高被引論文量持續排名全球第一,Q1期刊發文量持續排名全球第一,主導型國際合作論文量排名從全球第四提升至第一,“整體看,中國農業科技論文不僅數量持續領先,質量也進一步提升”。此外,2019—2023年,中國農業發明專利申請量為57.92萬件,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占22國農業發明專利的51.18%。同時,中國農業發明專利平均被引頻次為1.28,居22國第一位。
“不過中國農業領域90.18%的專利申請布局限于本國范圍,域外專利保護水平亟待提高。我們在技術重要性和保護范圍方面與先進國家差距較大。應進一步加強域外專利保護,提升專利質量以及專利保護范圍和水平,為中國農業科技走出去提供知識產權保障。”周清波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表示,當前,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已經邁入世界第一方陣,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2%,在支撐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中處于戰略先導地位,發揮著根本支撐作用,但是對照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目標還有較大差距。“以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特征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更大的突破,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必須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提升我國農業科技競爭力,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