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黃哲雯)記者從中國農科院獲悉,其所屬的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豬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在小型豬脂肪性肝細胞和分子機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國際關注。3月11日,相關研究論文被加拿大醫藥研究資訊公司——環球醫藥(GMD)選為關鍵科學文章。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當前世界范圍內的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給各國政府帶來巨大經濟負擔。但由于人類取樣和研究困難,目前對其發病機制知之甚少,急需通過疾病動物模型,深入研究其發病的細胞和分子機制,為預防、治療和藥物研發提供科學依據。小型豬在飲食結構、營養代謝特征、心血管系統和器官大小等方面與人極其相似,是建立人類肥胖、代謝綜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模型的適宜動物。
在本次研究中,科研人員利用牧醫所實驗用小型豬醫學模型——巴馬小型豬,首次在國際上以高脂肪高糖飼料進行長達23個月飼喂,小型豬表現出典型的代謝綜合征特征,發展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炎性細胞顯著增加。科研人員利用高通量RNA測序對小型豬肝臟轉錄組分析,結果顯示822個基因存在肝差異表達,同時進一步鑒定了幾個重要的炎癥相關的差異表達基因,如FOS、JUN、TLR7等,都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發生密切相關。
本次研究所獲得的小型豬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分子病理特征,可為新型藥物的開發提供參考。該研究成果已于2014年11月發表在美國雜志《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