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22》顯示,近年來,我國科研人員篩選了節水抗旱稻旱直播節水栽培、優質小麥全環節高質高效生產、窄行密植大豆保護性耕作、稻漁綜合種養、中海拔地區“一年多茬蔬菜”高效種植等10項農業綠色發展技術模式,為全面構建農業綠色技術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6月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在北京發布《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22》。報告以客觀、權威數據為支撐,系統反映了2021年至2022年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總體水平、重大行動和主要進展。
報告顯示,農業綠色發展科技支撐進一步增強。我國圍繞提高農業質量效益競爭力,破解當前農業資源趨緊、環境問題突出、生態系統退化等重大瓶頸問題,以綠色投入品、節本增效技術、生態循環模式和綠色標準規范為主攻方向,加快篩選農業綠色發展技術模式。
報告還顯示,2021年至2022年我國統籌農業穩產保供與綠色發展,農業綠色轉型持續深化,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為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基礎支撐。其中,農業產地環境保護治理取得新進展,農業綠色產品供給能力穩步提升,農業綠色發展富民興村新模式不斷涌現,新型經營主體成為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領頭雁”。
據了解,該報告自2019年起連續五年發布,已成為觀察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狀況的重要窗口。報告包括綠色指數、綠色資源、綠色環境、綠色供給、綠色生活、綠色技術、綠色示范、綠色主體和綠色案例等社會關注的熱點領域。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表示,中國農業科學院高度重視農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工作,在綠色投入品、綠色技術、綠色標準及綠色模式等領域取得一系列優秀科研成果。下一步,將積極開展技術創新與政策謀劃,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做好支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