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養殖業是我國民眾優質動物性蛋白質營養的重要來源,在當前大食物觀的背景下,加快發展家禽產業,作用日益凸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侯水生建議,盡快轉變理念,從政策、科技等多方面促進家禽產業高質量發展,踐行大食物觀,同時也讓居民和消費者吃得更好、更健康。
在生產中,禽肉是更符合生態發展理念的產品。侯水生介紹,家禽的飼料轉化效率更高。肉雞的飼料與增重比值約為1.7∶1,肉鴨為1.8∶1,蛋雞平均料蛋比為2.2∶1。每生產1公斤優質動物性蛋白質,家禽的飼料消耗量是豬的55%左右,是牛羊的25%至30%。“在全球人口不斷增長、食物供給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禽肉顯然是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肉類,這也是在全球范圍內,禽肉需求量不斷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以中央廚房、外賣等為特征的快餐業迅猛崛起,使雞肉和鴨肉的消費量快速增長。這也要求家禽產業更快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侯水生建議,通過政策、科技等措施,進一步促進消費觀念轉變和產業升級。國家從基礎設施建設經費、養殖補貼、科研經費等加大對家禽產業和特色養殖業的投入和支持。政府部門加大對家禽種業的科技投入力度,“在國家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生物育種專項中,加大對蛋雞、肉鴨、蛋鴨、肉鵝種業和養殖技術的研發投入。特別是加強高效育種技術、基因組選擇與基因編輯技術、抗病與品質育種技術研究,培育和壯大科技隊伍,促進我國家禽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侯水生說,同時加強宣傳引導,轉變觀念,促進家禽肉品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