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國家級北方水稻重大科研平臺——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正式落成,將著力解決我國北方水稻生產中存在的重大科技和產業問題,提高北方水稻綜合科研創新能力,推動水稻種業創新和全產業鏈轉型升級。
為全面提升我國北方水稻科技創新能力,解決水稻生產中耕層退化等產業共性難題,中國農業科學院優化學科區域布局,在農業農村部和黑龍江省支持下,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2020年啟動建設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該中心建有綜合試驗與科研輔助用房,智能玻璃溫室、網室、育秧棚等科研設施,配備一批先進儀器設備。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胡培松介紹,北方水稻研究中心自建設以來,邊建設,邊科研,邊產出,相繼開展水稻育種、秸稈還田、黑土地保護等重大科研研究,培育出優質寒地抗倒早熟高產粳稻品系120個;與有關企業合作選育的糯米品種已大面積生產應用;研發的寒地水稻秸稈全量原位還田緩釋多效綜合技術已累計推廣20萬畝。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表示,中國水稻研究所適應北方水稻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新需求,聯合東北三省科研院校,共同開展稻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廣水稻新品種、新技術。接下來,中國農業科學院將以北方水稻研究中心為戰略支點,匯聚力量、整合資源,助力提升黑龍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特別是稻米口糧的絕對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將繼續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合成藥物、耕地質量、農業節水等領域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盡快打造成我國在水稻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方面有重大影響力的、開放的國家級科研平臺,全面提升北方水稻育種技術和產業化研究水平,推動北方稻區水稻產業向更健康、更優質、更高效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