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地域遼闊,氣候復雜多變,自然災害頻發,應該緊緊抓住物聯網等新技術方興未艾的歷史機遇,將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盡快用于解決‘三農’問題”。一見面,中國農業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長王文生研究員就這樣說道。
王文生認為,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一些重要領域即將發生革命性突破。全球互聯網正在向下一代升級,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新技術發展迅猛,令人目不暇接。物聯網等技術是實現農業集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重要支撐。這些技術在農業中廣泛應用,既能改變粗放的農業經營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動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同時幫助黨和政府全面、準確、及時地 “感知‘三農’”,掌握“三農”工作的主動權。
如何將物聯網等信息和通信技術應用于“三農”? 王文生舉例說,我們可以通過土壤水肥含量傳感器、動物養殖芯片、農產品質量追溯條形碼、農村社區動態監控等各種感應芯片和傳感器,廣泛地采集人和自然界各種屬性信息,然后借助有線、無線(如3G)和互聯網絡,實現各級政府管理者、農民、農業科技人員等“人與人”相聯,進而拓展到土、肥、水、氣,作物、倉儲和物流等“人與物”相連,以及農業數字化機械,自動溫室控制,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等“物與物”之間相聯,并實現即時感知、互聯互通和高度智能化互動。
物聯網應用還可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把遠程醫療診斷、遠程教育培訓、數字圖書館推送到偏遠村莊,使世代生活在鄉村的農民利用計算機網絡,學習各種農業知識,接受醫療服務,加快科技文化的普及。這些都是農民朋友急需的、實實在在的服務。
王文生表示,云計算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另一項重要技術。通過云計算技術,所有硬件資源包括實驗室電腦、服務器等和所有信息資源都可以在一個云計算網絡中運行和共享,包括農業管理者、科技人員、農戶在內等各類用戶在得到授權情況下都可以使用和共享 “云”網絡中的硬件和信息資源,這樣將極大地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科研和管理效率以及農業農村信息化服務水平。
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解決“三農”問題,還有哪些障礙?王文生認為,首先要打破部門分割,整合各個涉農部委已有的農業和農村信息化規劃和成果,制訂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農業農村應用總體發展戰略規劃,確定指導思想、任務目標和保障措施。
其次,要整合涉農部委科技資源,針對傳感網、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核心技術應用,做好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市場培育、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
第三,由農業部等涉農部門組織建設和完善相關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依托國家農業數字圖書館、科技部農業科學數據共享中心、農業部金農工程科學數據分中心,實現“三農”快速反應,科學解決。
(蔣建科 許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