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測序茶樹樣品分布及進化分析 中國農科院茶葉所 供圖
記者8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下稱中國農科院茶葉所)了解到,中國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研究結果將為茶樹基因組學和育種研究,及茶樹遺傳和進化研究提供豐富素材。
中國農科院茶葉所研究員王新超介紹,研究對中國及日本、老撾、斯里蘭卡、肯尼亞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39份有代表性的茶樹材料基因組進行了深度重測序,成為該領域迄今為止最具代表性的一次研究。“研究描繪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成為證明‘茶樹起源于中國’的重要成果?!?/p>
“龍井43”基因組特征和質量評估結果。 中國農科院茶葉所 供圖
王新超表示,研究還發現影響茶葉品質的關鍵因素,如在長期的馴化過程中,控制茶葉香氣的萜烯類代謝基因受到選擇的強度,在中小葉種茶樹(主要加工綠茶和烏龍茶)上大于大葉種茶樹(主要加工紅茶),導致中小葉種茶樹的茶葉香氣比大葉種茶樹更豐富。在未來,這一成果或能有效幫助茶樹品種的選育。
“我們可以通過將不同茶樹品種雜交,控制蘭花香、板栗香等不同茶葉香氣基因的表達強度,實現有針對性地品種選育。對消費者來說,將更有利于滿足其愈加多元化的需求,對茶產業而言,也將有助于茶企進一步豐富產品,避免產業同質化競爭?!蓖跣鲁f。
據介紹,上述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已以“群體測序增強對茶樹進化的認識”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上。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亦發現了來自于西湖龍井群體種的優良品種——“龍井43”的“奧秘”。據介紹,“龍井43”以其發芽早、品質優、抗逆性(抗病蟲、抗寒、抗旱等)強等優良經濟性狀,在中國綠茶主產區推廣面積居于前列。研究結果從基因角度解釋了“龍井43”質優、抗逆的分子本質。
該研究由中國農科院茶葉所和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攜手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及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進行,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農業基因組協同創新項目、浙江省茶樹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深圳市基礎研究學科布局項目、國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和云南省創新研究團隊等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