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網訊:5月24日,中國農學會在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檢測所開展“將青少年引進來,將科技普及帶出去”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成為以“科技創新·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全國科技活動周的新亮點。
活動現場,天津市水上小學四、五年級的60多名學生參觀環保知識展板、所區污水處理系統和質檢中心實驗室,聽《美麗鄉村建設》科普報告,興致盎然地親手操作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等實驗。在2個半小時的活動中,農業部環保所的科研人員邊向學生們普及環保科學知識、講授環保科研方法,邊傳播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思想和理念,讓學生零距離接觸環保科研,親身感受到環保科學就在身邊,領略到科技創新的魅力。
![]() |
![]() |
![]() |
![]() |
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所長任天志對記者說,環保所要頂天立地,不僅要在農田重金屬污染防治、農區環境監測、農業生態3大領域,農田重金屬污染生態、農田重金屬污染修復、產地環境監測與預警、環境危險物質檢測與評估、鄉村環境控制、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田生物多樣性與生態農業等七個重點研究方向不斷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果,為提高和改善我國農業生態環境質量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還要大力做好農業環保技術成果推廣應用和科普教育這篇大文章,讓技術落地出效益,科普入心提素質。
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黨委書記朱巖告訴記者,為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的多功能性和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的作用,切實履行好社會責任,推動環保知識的普及和應用,環保所決定把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二定為“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開放日”,把每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所在周定為“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開放周”,利用科研單位豐富資源,鼓勵科研人員走出研究所,參與到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中去,通過科普展覽、專家沙龍、科技體驗和環保標識宣傳等形式,讓青少年真正零距離接觸科學實驗、了解環保常識、學習環保技術、增強環保意識、探索科學奧秘、享受體驗環保教育的快樂,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環保科研發展的良好氛圍,共同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據中國農學會副秘書長張曄介紹,為充分發揮科普服務“三農”,提高廣大農村青少年科學素質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間,農業部與共青團中央將在全國命名500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面向廣大青少年傳播農業科學知識,展示農業先進科技成果,樹立科學發展觀,培養科學方法與現代文明意識。目前已委托中國農學會組織專家認定了192個基地并命名。
張曄告訴記者,抓科普必須圍繞“美麗鄉村 生態家園”這個主題和“科技下鄉 文化進村”這條主線,突出農村婦女和農村青少年,在農業部科教司領導下,與有關省農業廳、北京農學院、新疆農科院、廣西和新疆等農學會合作,進行美麗鄉村試點村創建,開展“雙送雙帶雙促”活動,通過科技直通車送技下鄉,圍繞主導產業開展科技咨詢服務,選派農業技術產業體系專家舉辦田間課堂,贈送通俗易懂科普資料,帶動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促進農民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