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嘉早17”這個早稻品種,它的履歷頗具傳奇色彩:2009年才通過國家品種審定,當年便以傲人的產量,一舉奪得“浙江省農業吉尼斯”早稻百畝方示范紀錄,驚艷四方;此后,“中嘉早17號”連續6年被農業部列為全國水稻主導品種,才幾年工夫,成了南方秈稻區年推廣面積最大的品種,堪稱“當家花旦”。
高產穩產固然是絕大優勢,但難能可貴的是,“中嘉早77”“兩高一長”的品質也十分出彩,即整精米率高(不完善粒少)、直鏈淀粉含量高、膠稠度長,正是米粉、味精加工和儲藏的理想品種。而且種植起來,“中嘉早17”稻瘟病抗性強,同時莖壯的特性使其非常適宜機械化栽培,可謂晚稻的“最佳拍檔”,難怪頗受農戶歡迎。
記者了解到,給予“中嘉早17”“生命”的是中國水稻研究所,選育過程前后歷經8年。作為稻米重要的加工品質指標,如何提高整精米率,一直是育種專家最為關注的方向之一。
中國水稻研究所副所長胡培松介紹,影響整精米率的因素有很多,但品種優選是基礎,其中最主要影響因素就是粒型和堊白,一般來說,短粒型品種的整精米率要高于長粒型品種,而堊白度越高,則代表干物質積累少,加工時更易碎。
也就是說,想要提高整精米率,粒長和堊白度得控制好,因此在品種優選中,遺傳因子的選擇就顯得至關重要,而這取決于水稻優質育種配組時的親本。記者了解到,“中嘉早17”的兩個親本各有千秋,其中一個親本“嘉育253”早生快發,產量潛力大,另一親本“中選181”苗期耐寒性較強。
針對兩個親本的優缺點,經過連續4年選育與加代,在2004年,研究團隊決定著手對5個品系進行品比鑒定。結果發現,其中一個品系表現十分惹眼,且此后歷經幾年的區域試驗,高產穩產、抗性好、米質優等不凡特性,更是讓“中嘉早17”這位“花魁”實至名歸。數據顯示,其稻米的整精米率平均高達66.7%。
此后,“中嘉早17”連續通過浙江、國家和湖北的品種審定,并迅速在南方秈稻區推廣,去年推廣面積達到1006萬畝,才6年時間,累計已有近2700萬畝。在推廣過程中,其稻米加工品質優良的特性可謂加分不少。
據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糧食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對湖南省廣泛種植的50種秈米原料生產的鮮濕米粉研究表明,“中嘉早17”生產的鮮濕米粉的感官綜合評分最高,口感顯著優于其他品種。因此,在許多地方,對“中嘉早17”稻米的收購價,都比其他品種要多出5元每擔。
胡培松告訴記者,由于秈稻品種的整精米率普遍低于粳稻,因此提高細長型秈稻品種的整精米率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產中的田間管理和產后的科學收儲也是提高稻谷整精米率的關鍵和保障。就目前而言,對稻米整精米率的影響因子定量研究還不足,若加快這方面的研究,將更好地指導水稻的優質育種。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