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月16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2019年工作會議上獲悉,2018年該院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開局良好,全面推進科技精準脫貧,派出650多個專家團隊、3300名科研人員在環京津地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以及“三區三州”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實施各類科技項目150多個,構建了科技脫貧“安康模式”。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介紹,2018年,中國農科院啟動了江蘇東海、河南蘭考、江西婺源、四川邛崍等4個鄉村振興示范縣建設。推進水稻、玉米、油菜等16個產業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工作,種植業每畝平均節本增效448元,養殖業節本增效32%,具有良好的推廣示范前景。同時,該院援疆援藏工作創造了4.2億元的經濟社會效益。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也取得可喜進展,20個標桿創新聯盟實施任務108項,創新集成和示范了97套技術模式, 新建示范基地117個,開展技術培訓3700余次。
唐華俊表示,2019年全院將全面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強力推進科技精準脫貧攻堅,在環京津地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以及“三區三州”開展脫貧攻堅,重點抓好阜平、樺川、紫陽、臨潭4個幫扶示范縣建設工作,集成和應用一批精準幫扶模式和技術體系,增派科技干部,強化技術服務和培訓,創新幫扶機制,著力提高“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在科技支撐鄉村振興上,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示范縣建設。以打造整縣推進科技示范樣板為目標,全面實施東海、蘭考、婺源、邛崍4個示范縣建設工作。圍繞“一懂兩愛”“三農”工作隊伍建設,定期面向基層農技人員、新型職業農民開展培訓和技術指導,發揮農業科研國家隊服務“三農”主力軍作用,并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