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鄉村全面振興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該意見特別強調了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的重要性,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所長吳文斌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指出,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提升糧食產能的關鍵,通過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和提升地力來彌補耕地數量不足,進而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同時,他強調,穩步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部署,不僅關乎民生,更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破解我國耕地資源瓶頸、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路徑。
關于如何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確?!敖ㄒ划€、成一畝”,吳文斌認為,
一、分區分類推進建設。根據區域特點、農業生產特征和生態保護需求,優化建設布局,制定分區建設標準和技術路徑,有針對性破解農田生產障礙因素,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以及糧食產量高和增產潛力大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在有條件地區開展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建設質效。
二、優化建設內容。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田地力提升活動2大方面,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等8個具體內容。既要突出田塊整治、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和電力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田外觀形態質量,還要將建設重點放在田內,因地制宜,突出土壤改良、地力提升等內在質量建設,鼓勵進行數字化、信息化等配套設施建設,真正實現“高標準”,提升工程綜合效益。
三、強化全程監管。規劃設計階段要充分征求農民意愿,進行實地測繪和必要勘察,實現科學選址;施工建設階段要嚴格落實“四制管理”,加強進場材料檢測,嚴格按照施工技術規范建設;竣工驗收階段要嚴格質量控制,落實“縣級初驗、市級驗收和省級抽驗”程序。加強資金監管,真正把資金用到耕地上。
四、突出科技創新支撐。推廣先進適用的節水灌溉、土壤退化治理、生態構建、地力提升等技術和裝備,強化全流程信息化監管,推進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
吳文斌在接受采訪時指出,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強調完善農民全過程參與項目實施機制,并明確了質量監管的重要性。這一舉措旨在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真正體現“為民而建”的理念,同時保障建設成效,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
據吳文斌介紹,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尊重農民意愿,調動他們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此,要加強政策宣傳和案例推介,引導農民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提出建設需求,確保建設內容更加科學合理,技術指標更加精準。此外,通過以工代賑等方式,鼓勵農民參與建設施工,扮演“施工員”和“監督員”的角色,以提升農田建設的透明性和公開性,確保高標準農田是“利民富民”工程。
在確保農民參與的同時,中央一號文件還強調了工程質量全流程監管的重要性。吳文斌表示,質量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生命線。為此,需要建立完備的質量管理制度體系,明確各階段的質量要求和監管要求。同時,將強化常態化質量抽檢,及時發現問題并整改,確保工程質量符合標準要求。
為了進一步提升工程質量監管效能,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建立專業化監督機制,并引入新技術手段。吳文斌透露,將完善專業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檢驗體系,組建專業化技術力量,以提升監督檢驗的技術水平和專業性。同時,還將建立問題發現機制,通過“群眾監督隨手拍”小程序和“投訴舉報電話”等方式,暢通社會與群眾監督渠道。此外,將充分發揮數字信息技術在質量監管中的作用,運用衛星遙感粗查、無人機詳查、實地抽查等多種監測手段,構建“天上看-網上管-地上查”的動態監管新模式,提升監管效能,確保建設成效。
為確保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工作有序、高效推進,吳文斌提出了以下建議:
首先,要統籌總體部署,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系統理念,依據全國五大鹽堿區的特點進行分區治理。針對各區域鹽堿化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目標任務、開發布局和技術路徑,并制定綜合性的技術方案,以實現科學合理的整縣域推進。
其次,技術創新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關鍵。應加大科技投入,按照“土壤改良”和“作物耐鹽”并行的思路,構建并推廣適用不同區域、不同土壤類型、不同種植模式的鹽堿地治理技術模式。同時,要推進農業核心技術的攻關,聚焦多個方向進行顛覆性、突破性的技術創新應用,確??蒲谐晒軌蜓杆俎D化為新質生產力。
再者,資金保障和后續管護同樣重要。需要構建多元化的投入機制,設立專項資金以提高鹽堿地治理及后續維護的資金支持。此外,還需強化新型主體在鹽堿地治理中的責任,制定完善的建后管護制度,確保治理成果的可持續利用。
最后,推動產業發展是實現綜合效益的有效途徑。通過科技創新培育鹽堿地特色農業和未來產業,構建全產業鏈條,聚焦重點鹽堿地分布區,將鹽堿地治理有效融入鄉村振興和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工程,打造鹽堿地生態化綜合治理與持續利用新模式,以穩步推進鹽堿地產業的全面發展。
這一系列舉措的實施,不僅有助于破解我國耕地資源的瓶頸限制,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還將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開辟新的路徑。隨著試點工作的深入推進,我國鹽堿地治理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為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進入新時代新征程,我國耕地保護利用任務沒有減輕,而是更加艱巨。耕地保護利用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創新?!眳俏谋蟊硎?,未來,資源區劃所將聚焦耕地科技創新國家隊使命職責,依托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耕地保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優化學科體系、任務體系、人才體系、平臺體系和資源配置體系,強化耕地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建設耕地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推動高水平耕地科技自立自強,為夯實我國糧食安全根基提供有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