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時報]翟虎渠:農業科技產業化迎來大好時機
本報訊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發起并設立的中農科產業發展基金日前正式啟動,該基金也成為國內首支農業科技領域私募股權基金。8月17日,該基金董事長劉軍慶對《科學時報》記者透露,首期15億元已募集完畢。
據悉,該基金主要用于投資國內農業領域高新技術的孵化,以及高成長、創新型、科技型的企業,著力解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管理等問題,促進科技與資本的融合。
按照計劃,該支基金首期募集資金為15億元。預計Ⅱ期、Ⅲ期的募集資金分別為50億元和100億元,從而為全國農業科技產業化提供充足的資本保障。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在啟動儀式上說,我國農業以小農經濟為主體,要在此基礎上實現農業的產業化和現代化,需要一個載體和潤滑劑。所謂載體就是指涉農企業,需要出現更多的為農業服務的企業;所謂潤滑劑是指科技和資本。
“只有將農業科技與農業企業進行緊密地結合,為農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和資金支持,農業企業才能發展壯大,我國的農業才能從小農經濟逐漸發展為大規模經營的現代化農業。” 翟虎渠說。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段武德認為,該基金的建立在我國農業科技界具有里程碑性質的重大意義,為我國農業科技產業化和科技企業的成長壯大開辟了一條新的融資渠道。
科技部農村中心主任賈敬敦表示,該基金的成立,對于拓寬社會優質資本進入到農業產業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近期貨幣政策緊縮的情況下,正是股權基金發揮作用的大好時機。”渤海銀行融資負責人魏婕表示,希望今后合作中發揮各自優勢,互利雙贏,回報投資者。
至于基金投資回報水平,基金募集書上對投資人的承諾是年化收益率為30%。該基金一位人士表示,“這其實也是一個很保守的數字”。
翟虎渠表示,中國農科院作為我國農業科研的國家隊,不僅要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帶好頭,而且也要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此次中農科產業發展基金的成立,僅僅是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化的第一步。
“今后要為基金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與環境,使其成為帶領現代農業發展的‘啟動子’,為農業企業做大做強和農業現代化服務。” 翟虎渠說。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