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11月12日上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農科院農經所)黨委組織專家召開座談會,為“十四五”新“三農”發展建言獻策。
座談會上,12位專家圍繞“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等主題提出了政策思路和建議。
中國農科院農經所毛世平研究員建議,要堅持農業科技優先發展,增加農業科技投入,瞄準國際前沿。李先德研究員建議,要牢牢掌控市場的主動權和主導權,采取有力措施應對市場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科學、合理、合法地運用貿易手段來保護國家利益。劉合光研究員建議,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高質量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胡向東研究員建議,要高度重視動物疫病防控戰略研究,強化動物疫病防控策略系統評估,動物疫病風險防控要全產業鏈條聯防聯控。王秀東研究員提出,要統籌推進“四化”建設,補齊農業現代化建設短板,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合理配置農業科技資源,充分發揮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國家農業科學中心,才能實現“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孫煒琳研究員建議,“十四五”時期,必須充分認識國內外環境變化和“兩個循環”新發展格局對農業帶來的新挑戰和新要求,樹立底線思維,建立基于產業安全的農業競爭力觀,重點加強安全保障力、產業控制力、市場競爭力三大能力建設。
陳秧分研究員建議,要以雙循環為指導謀劃“十四五”農業對外開放,重點做好對外合作主體培育、支持政策體系完善、組織管理機制健全、大數據服務平臺構建、國際規則制定能力提升、全球化智庫建設工作。陳學淵副研究員建議,“十四五”期間要圍繞農民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和城鄉協調發展三方面主動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與建設。崔奇峰副研究員建議,要建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糧食安全觀,穩定承包權與保護經營權并重,增強糧食主產區支持投入,增強科技裝備能力,建立大學生服務糧食生產的特崗計劃。王曉君副研究員建議,要加速推動涉農企業成為我國農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充分發揮涉農企業在創新中的需求引導和應用導向,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普蓂喆助理研究員建議,要鞏固糧食穩定發展的五大機制,進一步破解糧食發展動力難題,打牢國家糧食安全基本面。林青寧助理研究員指出,要建立五級一體的投融資體系與三級一體的管護體系,采取多種模式,加強村莊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指出,農經所在發揮智庫作用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希望農經所專家再接再厲,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謀劃應對“十四五”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為鄉村振興和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農業農村貢獻農業科研國家隊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