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京發布了《科技創新工程這十年總結與展望工作報告》,其中提到,十年來該院獲國家獎成果占全國農業領域的1/4,農作物新品種、國家標準、新獸藥、新肥料等成果數量,均實現翻倍增長,獲國家專利獎占全國農業領域的70%,高水平科技論文數量年均增長16%以上。
2013年,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啟動實施,旨在以機制創新撬動院所改革,以穩定支持增強創新能力,以重大成果驅動農業農村發展。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表示,科技創新工程實施十年來,中國農科院持續深化內部改革,探索適合農業科研規律的組織管理模式,構建長期穩定支持機制,成功探索出了一條農業科技創新與機制創新雙輪驅動跨越發展的新路徑,為全國農業科研體制改革探索了道路。
“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我院形成‘11大學科集群—58個學科領域—283個重點方向’三級學科體系,建立起以學科體系為指引的創新導向機制。按照學科體系的研究方向,將全院34個研究所原有的1000多個課題組,優化整合為330個科研團隊,建立以科研團隊為創新單元和創新主體的科研組織模式。”吳孔明說。
據他介紹,十年來中國農科院將人才團隊建設作為實施科技創新工程的首要關鍵因素,先后實施“青年英才計劃”“農科英才工程”,在人才引進、培養、評價、激勵、保障等12個方面出臺促進人才發展“30條”“新30條”及17項配套制度,強化對不同層次農科英才的引育支持。近十年新增10位兩院院士,近五年自主培養國家級人才170余名,比“十三五”增長近一倍。目前,全院農科英才共363人,人才隊伍力量日益增強。
吳孔明同時表示,要切實增強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的緊迫感。實現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建設目標還任重道遠。必須解決好農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的問題,用好用足“科技”第一驅動力,用科學技術補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薄弱環節。